SpaceX 星艦二次試飛失敗,馬斯克祝賀

11月18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星艦”重型火箭從美國得克薩斯州的發射臺發射升空10分鐘後失去聯繫,本次試飛被認定“失敗”。

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艦”成功分離後,發生爆炸。不久後,“星艦”自毀系統也被迫觸發。

馬斯克在X平臺上發文稱,祝賀SpaceX團隊進行了一次令人興奮的‘星艦’測試,爲幾個月後的下次測試發射吸取到了很多東西。

“星艦”起飛2分半鐘後,兩級順利分離。按計劃,第一級應開展返場回收試驗,包括箭體調頭、返場點火等流程,下落至距發射場不遠的海面上空,啓動發動機反推減速,以便安全濺落海中。但是,第一級分離後不久便在空中爆炸。

“星艦”起飛8分鐘多後,在接近燃盡關機時突然觸發自毀,最終在148公里高度失去遙測信號。

在本次任務中,全箭直徑9米,高121米,主要採用不鏽鋼材料。第一級又被稱作“超重型助推器”,高71米,可加註推進劑約3400噸,起飛總推力超過7500噸。

第二級高50米,可加註推進劑約1200噸,推力1500噸左右。SpaceX公司宣稱,“星艦”在兩級完全回收模式下的近地軌道運力不低於150噸,一次性發射模式下的近地軌道運力可達250噸。

本次試飛的“星艦”第一級配備了33臺猛禽系列液氧甲烷發動機,單機海平面推力230噸;第二級配備了6臺發動機,其中3臺是推力285噸的真空型。

馬斯克的最終目標是讓人類成功移民火星,並建立一座城市。這是他探索太空的第一步。爲了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需要開發一種可以搭載多達100人運輸飛船,並具有在火星上着陸和起飛的能力。

2023年4月20日,“星艦”以及飛船集成系統進行了首次試驗發射。首飛僅正常工作了62秒後爆炸,飛船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導致多項試驗未能完成。

這是世界最大運輸飛船,雖然兩次發射失敗,損失巨大,但指明瞭方向,一旦成功,將爲航天事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星艦”兩次試飛都沒有成功,將延誤一系列後續重大任務。

2021年,SpaceX公司中選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阿爾忒彌斯計劃”的載人登月艙供應商,方案改進自“星艦”第二級,還有配合任務專門貯存和轉運低溫推進劑的在軌加註型“星艦”。

該任務成功的前提是,實現“星艦”的廉價運作、快速部署和高度可靠回收複用,這就構成了“星艦”項目的核心挑戰。

“阿爾忒彌斯計劃”目標是在2024年前將宇航員平安送往月球並返回,並建立常態化駐留機制,爲未來的火星載人登陸任務鋪就道路。

SpaceX公司努力推進載人登月艙的研發進度。8月初,載人登月艙的人機控制界面首次公開演示。11月初,新的載人登月艙渲染圖發佈,改用更傳統的着陸腿、可收放式太陽能板,着陸發動機佈局也進行了修改,有望提升可靠性。

10月,美國宇航局公開對“星艦”進度表達不滿。“阿爾忒彌斯-3”載人登月任務已經被推遲到2025年底,但受“星艦”兩次試飛不順利的影響,恐怕美國航天員重返月球不會早於2026年,甚至更晚。

馬斯克的新一代“星鏈”計劃也受到 影響,“星鏈”用戶已突破200萬,鑑於快速增加的服務需求和衛星更新換代的壓力,SpaceX公司爲此研發了單星重達2噸的完全版第二代衛星,但必須用“星艦”發射。可“星艦”兩次發射失敗已經無可挽回地拖延了“星鏈”擴張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