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被戲稱“期貨”,國產Sora上演“向左走,向右走”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慶慶
編輯 | 閃電
美編 | 李雨霏
審覈 | 頌文
ChatGPT引爆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Sora再掀大模型文生視頻巨浪,如今AI文生視頻領域,進入逐鹿商用戰場階段,一時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值得關注的是,逐鹿商用落地,兩種主流模式正引發熱議。快手可靈側重面向C端,新壹科技側重面向B端,它們都猶如猛虎出山,所到之處勢如破竹。
這引發人們的好奇,想要了解它們背後各自的商業邏輯以及獨特優勢。當了解清楚後,人們不得不稱之爲“殊途同歸”。
1、逐鹿商用戰場,無法落地者沒有未來
Sora在AI文生視頻領域挖出的坑,到了不得不填的時候了。“燒錢”是該領域玩家不得不正視的難題。
Sora的橫空出世,讓之前以文生視頻知名的公司Runway、剛嶄露頭角的創業公司Pika兩家公司推出的產品黯然失色。就連常年吐槽OpenAI的馬斯克,也不得不公開低頭稱:“人類願賭服輸”。
然而時至今日,Sora仍未向公衆開放。即使發佈的視頻效果吊打幾乎所有玩家,但沒有商業化落地的情況下,也開始有人戲稱其爲“期貨”,認爲Sora給大家挖了個大坑。
OpenAI並非有意挖坑,無限風光背後,是其燒錢速度遠超預期,商業化路徑探索未明的風險加劇。
在Sora未對公衆開放的階段,OpenAI燒起錢來就極爲猛烈。近期OpenAI被曝今年面臨高達50億美元的虧損,而且未來12個月內有可能耗盡現金儲備。這意味着,OpenAI亟需新一輪的融資以輸血,不然將面臨生死存亡。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要知道,這主要是OpenAI在文生文大模型領域的燒錢結果,也主要是在該領域激戰免費模式以及擴大訓練規模的影響下的結果。而相對於文生文大模型,文生視頻對算力要求更高,意味着燒錢程度更高。
強如OpenAI,都未在文生視頻領域,找到有效商業化路徑。收入規模無法覆蓋所需鉅額成本的難題,擺在所有玩家的面前。
AI文生視頻,無法商業化落地者,沒有未來。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也越來越成爲玩家們的共識。
過往商業案例無不如是。以同樣被時代選中的智能家居爲例,早在1990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就啓動“未來屋”的建設,花了7年時間,終於完工。這是他對未來的智能家居生活的想象,當時外界對其理念並不感冒。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1995年,他還出版了一本名稱爲《未來之路》(The Road Ahead)的暢銷書,書中對智能家居進行了系統構想。穿越漫長的30年週期,歷經智能家居1.0、2.0、3.0,直至今天,智能家居的構想才終於照進現實。這期間,死在路上的不計其數,活下來的,都是商業化落地的強者。
去年底,艾拉物聯被法院裁定爲破產清算。這個曾被稱之爲全球物聯網IoT雲平臺“開山鼻祖”,就這樣死在了路上。而商業化落地極強的華爲、小米、海爾等巨頭,則都穿越週期而愈加枝繁葉茂。
Sora橫空出世之時,人們紛紛高呼其開啓了“視頻的ChatGPT時代”,如今看來,沒有商業化落地,這個時代就不算真正到來。
2、國內AI文生視頻行業上演“向左走,向右走”
熱鬧喧囂的AI文生視頻賽道,除了Sora,其他廠商幾乎都在激戰商業化落地。尤其是在今年6月以後,國內玩家們“務實”起來,將商業化落定列入日程表。
雖然如今勝負難分,但因有些玩家已經前瞻性佈局以及行動,逐漸開始嶄露頭角,併成功引領行業風向。
目前國內AI文生視頻賽道上,已經形成兩大主流商業模式。一是以快手可靈爲代表,面向C端消費者的模式;另一個則是以新壹科技爲代表,面向B端客戶的模式。
先來看可靈。其是快手於今年6月推出的一款國產對標Sora的文生視頻大模型。快手可靈發佈後即向公衆開放,在快手旗下快影App開放邀測體驗。
快手可靈採取面向C端消費者的商業模式,不同於文生文領域的免費大戰,用戶使用可靈需要付費,其還推出了會員服務。有月卡、季卡、半年卡、年卡等多種套餐供用戶選擇。
另外辦理套餐後,又分三檔會員價格,以月卡爲例,三檔價格分別爲10美元、37美元和92美元,對應分別獲得660、3000、8000“靈感值”,可生成66個、300個或800個5s高性能視頻。
而這一模式引來無數“嚐鮮者”。公開數據顯示,7月30日,快手可靈已累計超百萬人在線申請。在宣佈這一成績的當天,快手宣佈將可靈AI內測服務擴展到面向全球用戶開放。可見,其在C端殺出重圍,效果明顯。
另一邊,新壹科技的文生視頻大模型,面向B端客戶的模式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相對於諸多玩家紛紛分羹C端消費者的局面,面向B端的玩家並不多。因爲B端用戶對大模型的需求有門檻,即使是明星產品Sora,目前暫時都沒有考慮在B端落地。
那麼,新壹科技緣何選擇這一模式?
去年7月,新壹科技推出了國內首款聚焦視頻領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新壹視頻大模型。今年1月,該大模型通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成爲國內首個通過備案的視頻人工智能大模型。
7月5日,新壹科技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佈了新壹視頻大模型2.0版本。迭代後的2.0版本,可自動調整視頻節奏、鏡頭切換等,從而使視頻效果更加可控。而且其可生成更高質量、更長時長的視頻內容。還能逼真地模擬出各種場景和人物動作。使得生成的視頻作品更加生動自然。
(圖 / 新壹科技官方微博)
目前,以新壹視頻大模型爲核心,新壹科技還推出了AI原生應用平臺「一幀秒創」、AI數字人平臺「新壹數字人」等AI系列產品及服務。
秉承“產品不能僅活在實驗室裡”的理念,新壹科技已在文旅、金融保險、媒體、營銷、出版、政務、教育、汽車、醫療等衆多場景打造了落地方案。7月初公佈的數據顯示,圍繞新壹視頻大模型的旗下應用平臺,擁有超300萬用戶,每天生成12萬分鍾視頻。
以金融保險爲例。過去,經紀人的背景千差萬別,他們對專業知識、對投保人的瞭解程度,決定着他們是否能高效服務客戶。“不同行業的人,不可能每天都在自己生成內容,更多的還在於溝通。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大模型,讓經紀人在有限的時間裡提高產量和質量”。
新壹科技副總裁毛木子對「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說道:“以前經紀人一天只能做一個視頻,使用我們的產品後,能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做出5個、50個甚至100個視頻。”在他看來,這是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效率的提升非常重要。“再比如,保險經紀人需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馬上給到保險的排列組。以往這是基於經紀人的知識和經驗來給出。但使用大模型後,就由人的解讀變成大模型解讀和生成了。”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在營銷行業,這種提效更爲明顯。營銷行業需要計算ROI,如何在衆多線索中找出最可能轉化的用戶?這一點對於所有公司而言,都非常重要。過去,線上靠純人手去識別、線下靠“掃樓”,效率非常低下。而在大模型的助力之下,第一步將其分層,打標籤,不同人羣再採用不同的營銷策略,對應不同的營銷素材,最終達成與客戶之間溝通效率的提升。
“相當於說,一件原本費時費力的事情,在有了AIGC的工具後,用戶只需要一個決策,後面的事交給大模型。”毛木子說道。並且,AIGC還可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理論上講,大模型可以生成不同內容,去覆蓋不同的需求。”
比如在企業高管打造IP上。一般來講,企業高管能不能放下架子,第二有沒有時間長期持續做。目前來看,大部分人不行,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企業戰略和經營上。“AIGC可以幫助他們,不用親自出鏡,創始人或高管只需要確認內容,剩下的事情由團隊來做,就可以達到企業快速做IP的目標。”
由此可以看到,B端用戶選擇新壹視頻大模型,很大原因是其在視頻處理、分析、應用層面,帶來了更多便捷及效率的提升。
據毛木子透露,目前新壹科技的業務覆蓋面還在進一步擴大,諸如金融保險領域的保險諮詢客服、數字人投保顧問;數字政務領域的政務熱線數字人、政務大廳的數字化諮詢臺;傳媒領域融媒體中心開展數字主持播報、提升新聞報道製作傳播效率等等,都有新壹視頻大模型的加持。
人們好奇,新壹科技何以啃下B端硬骨頭?
“我們的優勢體現在對素材的拆分和解析,特別是對視頻腳本邏輯的梳理。與一般公司提供對內容簡單的處理混剪不同,我們的剪輯有明顯的故事線和敘事邏輯,因此更能匹配使用場景。”
快手可靈與新壹視頻,兩者均因落地戰果顯著而成爲行業翹楚。而兩者所致力的C端、B端,上演着“向左走,向右走”的戲碼,兩者也成爲兩種模式的行業標杆。
3、殊途同歸,未來可期
比爾·蓋茨口中描述的智能家居,花了30年,從夢境走向現實。現在,比爾·蓋茨對人工智能技術革命的最新判斷是,人工智能普及雖不會一夜實現,但也無需等待十年之久。
正是由於快手可靈、新壹科技這些先行者,敢於落地敢於嘗試,從而加速了AI文生視頻賽道的商業化落地進程。
“釋放AIGC視頻生產力”,兩者並未因商業模式上的“向左走,向右走”,而影響各自的進展和落地,兩者到底各自有什麼,又分別做對了什麼?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AI文生視頻賽道,不像文生文視頻賽道,呈現“百模大戰”的激進狂熱,很多大廠對該領域有所猶疑之時,兩者均果斷放下遲疑,搶佔先機,傾注全力。
而確定總體戰略方向後,好產品纔是企業的真底氣。賽道里的所有玩家,在構建視頻生成模型時,都不得不重視四個核心要素:模型設計、數據保障、計算效率以及模型能力的擴展。
快手可靈基於快手龐大用戶體量,而且快手作爲短視頻平臺,有用人工智能技術改進現有業務的迫切訴求。畢竟在人工智能時代,如何搶佔領地構築護城河,是快手必須優先考慮的方向。
新壹科技誕生兩年多,但它卻擁有別的初創企業所沒有的技術、數據以及資源優勢。該公司脫胎於一下科技,後者是視頻行業的資深老兵,擁有豐富的視頻資源積累、團隊積累、運營經驗。
(圖 / 一幀秒創官微)
創始人是視頻圈裡大名鼎鼎的韓坤,PC視頻網站酷6、秒拍App、小咖秀、一直播等,這些產品及公司,從PC視頻時代、到短視頻時代,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都是把握行業趨勢的佼佼者。
如今最新的視頻AIGC時代到來,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又都被新壹科技承接和吸收,低調務實的風格下,讓其在衆多玩家中脫穎而出,成爲面向B端的文生視頻翹楚,便在情理之中。
(圖 / 一幀秒創官微)
根據OpenAI對Sora的定義,其是構建物理世界通用模擬器的一條可行之路,是實現AGI的又一個里程碑。
可以說,快手可靈和新壹科技的兩種主流商業模式,都憑一己之力,在爲Sora挖出的坑,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填埋。
兩者的“向左走,向右走”的表象之下,都將“構建物理世界通用模擬器”,這一看似美妙與遙遠的幻境,逐漸拉近到現實之中。過往漫長歲月中的諸多商業案例給出鏡鑑——停留在實驗室的技術,沒有未來,只有實現廣泛的商業化落地,纔有未來。
不論面向C端,還是面向B端,快手可靈與新壹科技,兩者終將殊途同歸,打開人工智能時代的“潘多拉魔盒”。
*注: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