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賣送出世界記錄?八百萬分之一的商業奇蹟

《午餐盒》劇照 資料

這部區別於大部分印度電影文藝片,很好地描繪了孟買這座城市的困境:傳統和現代的劇烈衝突、貧富差距、疲於奔命的人羣。不同於寶萊塢給人的印象,電影反映了孟買殘酷憂傷而冷漠的一面,並且還出現了一個特殊的職業——午餐餐員

一位上世紀的送餐小販 資料圖

只是一份送錯的盒飯,就可以串起一個動人的故事,對於不瞭解孟買這座城市的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因爲這個職業和孟買的午餐快遞系統,可以說是地球上手工流水線工作中,精確度最高的商業案例。每八百萬份盒飯,纔會出現一例送錯的情況,準確率達到逆天的99.99999%,對了,不依靠任何網絡和電子運算系統,是完完全全的手工。

在孟買,給上班族午飯,其實是一種很古老的職業。從事這一行業的人被稱爲“達巴瓦拉”, “達巴”在印地語中是“飯盒”的意思, “瓦拉”指某類人,合在一起就是送盒飯的人。

每到正午,在孟買城區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穿梭的達巴瓦拉,穿着印度傳統的白色長袍,頭戴 “甘地”小白帽,是孟買一道獨特的風景。

一位典型的送餐員 本文圖除資料圖外 均爲 我累特 攝

達巴瓦拉已經存在一百多年了,類似重慶因山地而形成的人力夫“棒棒軍”。 孟買殖民時期遺留的龐大的鐵路網絡,催生了達巴瓦拉這一獨特的職業,他們專門提供一種從顧客家裡到指定地點的送餐服務,很像我們剛出現的快遞跑腿

但就是這麼平凡的職業,卻創造了不可思議的效率出錯率,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爲世界經濟學和管理學範圍的經典成功案例,在以不守時和混亂著稱的印度堪稱奇蹟

相對於印度其他城市,作爲商業樞紐港口城市和大名鼎鼎寶萊塢所在地的孟買,生活節奏更快,文藝工作者更多,消費水平也更高,全國各地的打工人羣也最多。孟買曾經是大海上的7個小島,18世紀起,英國人開始了長達100年的填海造地,到了19世紀,這7個海島終於被連成一體並與大陸相通,這就是今天孟買市的主體部分。

這一進程使孟買最終成爲一個十分狹長的城市。而且在以後的發展中,孟買又形成了北部是居住區、南部辦公、商業區格局,這個格局對物流和運輸來說十分便利,後來的孟買鐵路系統也證實了這一點。

孟買的午餐速遞系統和城市發展,幾乎是同時開始的,20世紀,填海部分高樓拔地起,孟買處於商業發展最快速時期,大量外地移民涌入,人口激增,舊的居民區無力承載,很多人搬遷到更北的區域,但依然在位於南部的銀行,政府機構,造船廠工作。

這些上班族面臨一個緊迫的生活難題——吃不上午飯。外來移民大多來自印度各地,飲食習慣差異很大,並且因爲宗教民族等有着諸多禁忌,城市面積大且地形多變,印度的午休時間又非常短暫,大部分人根本來不及回家吃飯,而且孟買天氣酷熱,如果帶飯,往往等不到中午就會變質。

當時,一位收入頗豐的經紀人想出了辦法,從住處附近專門僱傭了一個小夥子,每天從家裡給他帶飯,周圍的人見狀紛紛效仿,於是孟買商業區,迅速涌起了一大批午餐運送員,而“孟買盒飯供應者協會”也因此於1968年成立。

每天所送的數量驚人

這種送餐服務每年收益超過2億盧比,然而管理運作超過5000名達巴瓦拉的並非一家公司,是一個具有營利性質的民間協會,他們大部分來自同一羣體和地區,信仰相同,抱團緊密,大家是利益共同體,所以效益很高,外人很難插足。達巴瓦拉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 月收入在5000盧比左右, 高於孟買的出租車司機。

能讓他們在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且以繁忙雜亂不守時著稱的印度,達到這種效率的原因有兩個:殖民時期遺留給孟買四通八達的鐵路系統和一套高效嚴謹令人叫絕的編碼機制

早期達巴瓦拉成員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大多人不識字,也沒有智能手機。因此,他們只好採取可視化的編碼機制來保證送餐的準確率——用色卡字母來管理餐盒。

每種顏色代表不同的區域、街區,而符號(比如方塊,圓圈,打叉)則代表街道、建築物甚至樓層, 單一顏色的代碼,則表明是優先派送的業務。比如, 餐盒蓋子上寫的3H07, 3代表目的地達巴瓦拉的編號,H指辦公建築的名字,07指樓層。

一套高效編碼系統

這些看似天書的簡單編碼非常實用,不僅極大提升了餐盒分揀的速度,還可以讓每個達巴瓦拉輕易地找到顧客的位置。甚至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需要任何紙張和單據,幾乎不增加成本。

在孟買,目前約有5000名達巴瓦拉,要爲20多萬上班族送餐。他們相互之間有明確的分工和協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人是無法完成這一長串動作的。一份午餐從顧客家裡送到辦公室,需要經過五個人轉手。

上班族早晨7時離家上班,他們的妻子要在10時之前準備好午餐並放進餐盒裡。鋁質長圓簡形飯盒是最常見的一種。外面一層保溫和固定,裡面一層由4個小碗羅列而成,分別盛着主食、菜和甜點。餐盒上標有一些數字和字母,表明它來自何方、將要前往何地。

對普通人來說,這些符號猶如天書,讓人一頭霧水,但達巴瓦拉看一眼就知道精確的目的地。早上10點,達巴瓦拉會準時趕到顧客家裡取餐盒,然後奔向下一個顧客家。一個達巴瓦拉一般要負責30左右個餐盒,取餐順序都經過詳細考慮,取餐後趕到距離最近的一個城郊火車站,將收集來的餐盒交給在那裡等候的達巴瓦拉。下一位則按照前往站點迅速將餐盒進行分揀、歸類,並由另一批達巴瓦拉將盒飯帶上火車。火車在一個站的停留時間是2分鐘,所以他們必須爭分奪秒。

10:40至11:30,是孟買幾十萬餐盒乘火車旅行的時間。

幾十萬份午餐在火車站間運行

城區各個火車站站臺上,也有另一批達巴瓦拉在等候。火車到站後,他們從同伴手中接過餐盒,再次按區域分揀,落實到每個具體的達巴瓦拉頭上,把餐盒送到每個顧客指定的地點。大部分上班族並不會和送餐者見面,他們只需要去指定的地點,飯盒就等在那裡,而吃完後,只要把飯盒放在方便收取的地方就可以,達巴瓦拉會再次返回收走這些空盒

“無論發生什麼, 必須準時送達!”這是達巴瓦拉不可打破的鐵律,所有成員必須遵守。有一個很出名的關於達巴瓦拉的段子:英國王子查爾斯訪問印度期間,指名要見達巴瓦拉,但協會卻告知查爾斯須提前預約,而且只同意在某個送餐匯合地點簡短見面,因爲這樣不會影響送餐時間。

以混亂和不守時聞名的印度,卻出現了迄今爲止最高效,準確,能被載入世界紀錄的商業奇蹟,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印度這個國家的一個微妙縮影:多面、複雜、難以捉摸、傳統能戰勝現代、混亂下卻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