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業者轉戰內用服務
圖╱路透
新聞提要■隨着人們逐漸走出家門,恢復往日生活、外出用餐,使得送餐業者面對後疫情時期也不斷調整策略,將焦點轉向內用服務,提供用戶預約餐廳、點餐,甚至也可代爲排隊。
精句選粹■Food delivery apps Grab and Foodpanda expand into dine-in services as explosive growth stalls.
隨着後疫情時期人們尋求在外面用餐,在疫情期間業績火紅的東南亞送餐服務商如Grab、Foodpanda,如今積極拓展用餐服務,爲消費者需求轉變作出調整。
Grab目前正在新加坡、泰國、印尼共15座城市測試餐廳內用點菜服務,用戶可先透過應用程式(App)觀看餐廳菜單和評價,藉由QR Code點餐,享有5折優惠,還可預約計程車赴餐廳用餐。
Grab表示,正規劃將此服務推廣至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
預約內用 享折扣
Foodpanda早在2021年於新加坡推出內用服務,成爲第一家投入此類業的送餐業者,目前已擴展至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香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自2022年起這些國家逾8,000家餐廳已開始提供約15%到25%的內用折扣。
Foodpanda亞太地區執行長安吉爾(Jakob Sebastian Angele)在7月表示,「我們在疫情期間就啓動相關的討論。我們早已知道這會是疫情後的生活情況。」
安吉爾強調,內用市場有「很大的潛力」,可能成爲「規模相當可觀」的事業。目前外送餐點仍是Foodpanda的最大業務,其次爲雜貨外送。
Foodpanda於7月宣佈和新加坡餐廳解決方案供應商TabSquare合作,透過數位菜單、QR Code等讓點餐自動化。Foodpanda母公司Delivery Hero是在2021年併購TabSquare。
今年6月,食物外送服務商AirAsia Food也進軍內用服務,與餐廳預約平臺eatigo攜手合作。在泰國,該公司甚至提供排隊服務,允許使用者預約派遣人力至餐廳排隊。
Grab新加坡外送部門主管Tay Chuen Jein指出,GrabFood內用服務提供折扣,讓外出用餐更便宜。
投資銀行業者Benchmark Company今年4月發佈報告指出,送餐服務在過去三年曆經旺盛成長,但隨着消費者重返正常生活,愈來愈常外出用餐,過去送餐業者展現高達50%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現在成長將趨向緩和。
該報告稱,消費者減少訂購送餐的頻率,業者轉向餐廳的商機,預料到2025年的CAGR估計達13%。
Phillip Securities Research分析師Jonathan Woo表示,隨着通膨升溫,人們用餐的成本也增加,「消費者也想盡可能撙節成本,沒有什麼可以比用餐享折扣更好的事了」。
提高獲利 各顯神通
他提到,Grab可以從用餐服務取得逐漸增長的間接收入,藉由每次消費者用餐收取佣金,「透過現有用戶帶動消費力相當具有成本效益,餐廳也可藉此提高知名度」。
疫情危機已經不再讓人感受威脅,促使人們走出家門,送餐業者試圖跨足店內用餐域、旅遊訂票和團購以提振業績。星展銀行電信和網路部門主管米塔爾(Sachin Mittal)表示,「這已變成每個人都在做的標準樣板。」
米塔爾提到,無論疫情與否,業者勢必會朝此方向發展,因爲這無須外送支出,還有助於提高獲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