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航看好未來兩年散裝船運 公司3艘新造船添業績

▲四維航董事長藍心琪主持今日股東會。(圖/四維航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四維航(5608)今(25)日召開股東會,公司董事長藍心琪指出,因爲散裝船新造船少,加上減碳要求,船舶供不應求,公司對未來兩年散裝船運市場運價與整體市場樂觀看待,新訂造的三艘6.3萬噸Ultramax超輕便型船本月27日將首艘交船,明年與後年各交1艘,將可爲公司增添業績。

藍心琪指出,公司應對是市場變化靈活性蠻強的,散裝船運走的是不定期航線,好處就是碰到任何問題的時候可以去換航線,像紅海危機,船隻可以繞道好望角,或是改接其他航線運務。

散裝船運其實就是像UBER一樣,UBER就是如果今天有這樣的成本,就會堆疊到運價上面,當運力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即使運價比較高,客戶還是會優先選擇節能的新船。公司3艘新造船,後天交船的首艘簽有一年長約,採取指數連結加一定比例金額的運價,以未來市場運價走向,估計獲利無虞。

四維航在股東會上報告指出,中國房地產問題依然存在,儘管房地產疲軟,但粗鋼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增長1.1%,基礎設施、汽車和其他行業增長強勁。市場預期中國進口成長將較去年放緩,但中國以外國家進口成長將有所成長。主要因素是全球通膨率顯著降低、大宗商品需求旺盛、中國持續經濟刺激措施,以及中國以外其他地區國家放寬貨幣政策。

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及糧食危機,膠着至第三年尚未結束。以哈戰爭造成的紅海危機,迫使各航商繞行非洲好望角,增加時間及成本。兩起戰事分別在黑海及紅海造成海運運輸供給混亂、影子船隊形成及紅海繞道。儘管今年度航運市場預測基本面支撐,仍存在地緣政治緊張、戰爭經濟問題、鬆綁金融政策後原物料價格及通膨回升,石油價格及替代能源發展等多變數。

全球碳中和目標是在2050年實現全球淨零排放,歐盟政策今年1月起,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U ETS)將航運業納入管制,對進入歐盟區域商船徵收碳稅。美國、英國、中國等其他國家也在研擬草案,臺灣去年亦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利用徵收碳費使地球公民關注面對氣候變遷。航線及航行地區不確定是散裝船舶營運最大特性,難以擬定常規減排計劃,僅能選擇慢速航行、加裝節能設備及船舶改造等。國際環保法規加快船舶汰舊,全球散裝新船運力注入有限,船舶供應增長仍緩慢,氣候變遷加長船舶港口滯留時間。業界樂觀看待今年散裝貨運市場前景,審慎規劃船隊營運。

四維航今年首季營收7.58億元,營業利益-8196.1萬元,歸屬母公司淨利-2.13億元,EPS-0.55元,轉投資的綠舞國際觀光飯店受國人出國旅遊熱潮影響,業績滑落,今年全年力拼損益兩平,法人估計明年應可以轉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