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維尼亞放話設處的弔詭

(圖/取自外交部直播)

我在立陶宛設立「臺灣代表處」引發兩岸外交爭端的風波還未平息,再傳出斯洛維尼亞和臺灣洽談互設代表處的消息,大陸外交部對此反應強烈,恐將再引發兩岸新一輪的外交戰,中國大陸、歐盟、斯洛維尼亞與臺灣都將捲入這次的角力中。

歐盟成員國斯洛維尼亞總理楊薩近期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該國正與臺灣洽談互設代表處,甚至嗆聲「北京對立陶宛荒謬的迴應嚇不了我的國家」。我外交部表達高度歡迎。但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卻直指,斯洛維尼亞領導人公然發表挑戰一箇中國原則,支持「臺獨」的危險言論,對此深感震驚,強烈反對。

臺灣在無邦交的斯洛維尼亞設立代表處,只要不具官方地位,並不違背駐在國的「一中政策」,基本上不會產生問題。但在立陶宛設立「臺灣代表處」的風波發生後,在斯國新設的代表處是稱作「臺北代表處」或是「臺灣代表處」,結果將有天壤之別。

首先,對北京而言,立陶宛同意我設立「臺灣代表處」後,大陸雖然強力制裁,但歐盟及美國力挺,外交戰迄今尚未結束,立陶宛也並未屈服。如果斯國再同意臺灣設立「臺灣代表處」,大陸對臺的外交防線將潰堤,因此,北京必然將強力介入我在斯國設處的相關事宜。除了威脅斯國,也可能以政治經貿利益勸阻。

其次,立陶宛是歐盟成員國,受到中共打壓後,歐盟基於道義責任,爲了維護團結形象,不得不支持立陶宛。但歐盟只是支持我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卻刻意迴避名稱問題。歐盟27國外長14日針對如何應對中國對立陶宛的貿易制裁進行非正式會議,會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負責人波瑞爾表示,歐盟成員國「明確表達了對立陶宛的聲援,並討論瞭如何積極推動局勢緩和」,顯示歐盟其實不願因爲立陶宛問題而與中國全面決裂。由此觀之,歐盟很可能私下勸阻斯國同意我設立「臺灣代表處」,以免火上澆油,使歐盟焦頭爛額。

對蔡政府而言,在立陶宛設立「臺灣代表處」算是外交突破,也一掃連斷8個邦交國的陰霾,併成爲大內宣題材。但日前立陶宛總統承認同意以臺灣名義設處是一項錯誤,且立陶宛國內多數民意也反對政府因此事與中共較勁,情勢有可能逆轉,蔡政府一方面要力保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同時還要爭取在斯洛維尼亞同樣設立「臺灣代表處」,兩面作戰,資源是否足夠,令人憂心。

本案最爲弔詭之處在於斯國總理公然透露設處事宜。我在無邦交國家設立代表處,通常以機密案件辦理,在協商過程中儘量不對外透露風聲,以免遭北京干擾。斯國總理此時對外放話的作法頗不尋常,是否另有用意,值得推敲。最可能的情況就是斯國總理刻意放話測風向,觀察相關各方反應,試圖從中獲取最大的外交利益。蔡政府這回是不是還要散錢做「面子外交」,值得深思熟慮。  (作者爲退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