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績優案源 發展潛力強大

「法人鏈結產學合作成果發表會」績優案源前三名 →科技部舉辦「法人鏈結產學合作成果發表會」,科技部專門委員江增彬專委(中)與各學校代表共同推動法人鏈結產學合作。圖/蔡淑芬

科技部自2015年推動「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劃」,六年來已累計完成266件輔導案源。該計劃每年皆會針對當年度輔導案源中選出績優案源,今年從58件案源中,選出四案前三名績優案源。

第一名案源爲長庚醫院廖健宏醫師團隊的「近端監測吞服型無感式科技系統」,廖健宏醫師也受邀在發表會分享其技術特點與法人加值後的研發成果。廖健宏醫師表示,「近端監測吞服型無感式科技系統」可降低加護病房常見的併發症「腹內高壓(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發生風險,降低病人致死率達45%,獲得本次發表會第一名。

廖建宏說,「腹內高壓」致死率近六成,加護病房重症專責醫師工作負擔重、人力不足,醫師無法即時診斷出腹內高壓並給予治療造成致死率高。近端監測吞服型無感式科技系統是微小膠囊化壓力感測器,口服入消化道後即可提供準確即時監控,及早發現問題。

科技部表示,此案經由工研院加值後,成功輔導產品化與導入市場,並透過科技部「價創計劃」取得3,100萬元經費;也協助建置新創團隊並募資,投資意向書已達300萬美元。廖建宏說,目前市面上並沒有類似產品,粗估此技術每年將會有12億美元的市場。

績優案源的第二名爲海洋大學教授呂明偉團隊的「以Lipoplex口服傳遞平臺開發高價值之優質水產種苗」,開發可專一性抑制神經壞死病毒和虹彩病毒殼蛋白表面的小片段干擾RNA,以脂質體(Liposome)包覆RNA,再將Lipoplex和飼料混合讓蝦子、魚苗吃下生物製劑,以口服取代注射,不僅施用方便,還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大幅提升魚苗孵化後至免疫力成熟前的存活率,獲頒第二名殊榮。

呂明偉說,這項技術已成功應用在魚類抗病毒的疫苗上,提升石斑魚和金目鱸魚等經濟魚種育成率。透過跨法人協助,由農科院協助進行全雄化養殖技術開發與田間試驗,及衍生新創事業的營運規劃,商研院協助媒合商機與國際佈局,商研院副院長王建彬表示,已協助將產品拓展至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俄羅斯等地。王建彬說,呂老師與農科院合作的疫苗可以讓魚高達90%存活率,全球沒有一家有這麼高存活率。呂明偉補充,這項技術未來能針對不同病毒或需求開發各式專一性片段RNA,應用於不同水產養殖物種,大幅提升相關產業經濟效益。第三名有兩個案源,其一是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吳炳慶所開發的「牙周病菌即時靈敏檢測平臺」。他表示,目前牙周病檢測仍採侵入性治療方式,不僅耗時、成本高,且需要醫檢人力配合,但透過這套快篩,可讓臨牀醫師在診間內,短短六分鐘時間,即可完成牙周致病菌檢查,有助預防性治療。

另一個獲頒第三名的案源,是慈濟科技大學副教授兼研發長林祝君所開發的「輸液止逆裝置」。她表示,目前輸液相關產品是以點滴滴空警示裝置爲主,缺乏輸液止逆相關裝置,但靜脈點滴回血是每個病房都會發生的問題,當點滴回血,恐導致病患血液在外凝固,若強行注回病患血管,恐會導致血栓,因此臨牀上許多醫護都會反映需要相關裝置解決此痛點,而這套輸液止逆裝置,即是解決此痛點的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