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介選太超過

(圖/本報系資料照)

總統及立委選舉的最後1周,「中共介選」的司法大網撒向各階層,不管是檢調對組團赴大陸旅遊的村裡長、去尋根之旅的民衆等發動約談行動,連旅行社也被要求配合調查,5日更傳出有無黨籍桃園立委候選人涉嫌透過虛擬幣等接受大陸資金遭羈押,全臺風聲鶴唳,似乎已陷入「羣魔亂舞」的司法追緝階段。

這陣子臺灣人所熟悉的民主自由、兩岸關係或法令規範似乎全亂了套,連在羣組傳「兩岸一家親」、「子子孫孫要和平」的文字都要被訊問。從南到北,檢調以《反滲透法》、《國安法》、《選罷法》調查赴陸旅遊的民衆,連賣票的旅行社都要約談,如果執政黨就是想在選前製造寒蟬效應,那的確是達到效果了。

如果檢調並未掌握民衆有接受對岸的指示、委託或資助去支持特定候選人,只是因爲赴大陸旅遊的團費低廉,或是參訪的陸方單位提供招待,返臺就變成「中共介選」的嫌犯,那臺灣還能算是民主國家嗎?

在選前最後衝票的敏感階段,司法單位不顧社會觀瞻,大動作展開司法行動,引發外界猜測今年無王立強假共諜案之類的大案可辦,執政黨因此「積小成多」,廣辦小案以「淨化」選風,除了可壓制在野黨的動員力之外,還可轉移一些弊案焦點,避免選情失分。例如近日蔡政府不願公佈高端疫苗合約就受到許多質疑。

檢調對小老百姓磨刀霍霍,卻對綠營權勢人物疑似「兩岸一家親」的不倫案視若無睹,從綠委趙天麟到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民進黨一句「深僞」影片就可以撇清「中共介選」的嫌疑。原來在司法正義上,也是「綠能你不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