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現「疫苗衍生」小兒麻痹病毒 周邊已展開查漏補種
▲天花根除後,世界衛生組織1988年起開始推動全球小兒麻痹症根除計劃。(示意圖/視覺中國,下同。)
四川近日出現一例疫苗衍生小兒麻痹(脊髓灰質炎)病毒事件,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表示,發現衍生病毒的樣本是從涼山州雷波縣送來的,各機關已採取措施,包含主動搜索病例、進行接種率評估及抗體水平檢測,還有加強接種工作等。據瞭解,疫苗衍生病毒所引起的小兒麻痹症曾在前蘇聯的烏克蘭地區發生,且近年仍有相關病例產生,至今仍是困擾烏克蘭以及鄰近國家的重大傳染病問題。
四川省衛健委表示,在全省開展相關常規監測時,從涼山州雷波縣一名兒童的糞便標本中檢測到Ⅱ型疫苗衍生病毒,目前該兒童尚無小兒麻痹症狀,跑步及走路姿勢正常。對此,當地已經展開各項措施,包含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處置;開展該類病例主動搜索,涼山州及周邊開展該類病例主動監測;開展接種率評估和抗體水平檢測,涼山州及周邊開展抽樣調查;加強疫苗接種工作,涼山州全面開展適齡兒童疫苗補充免疫,周邊開展查漏補種。
四川省衛健委指出,減毒活疫苗包含減毒(毒力減弱的)疫苗病毒,在極少數個別情況下,疫苗病毒可能發生基因變化,「約1%的脊灰病毒感染者會出現急性單側性(或雙側的)弛緩性麻痹,俗稱爲小兒麻痹症。」
據瞭解,疫苗衍生病毒所引起小兒麻痹症曾在前蘇聯的烏克蘭地區發生,且近年仍有相關病例產生,至今仍是困擾烏克蘭以及鄰近國家的重大傳染病問題。臺灣2001年也曾發生疫苗衍生小兒麻痹病毒事件,但2010年3月起不再使用OPV疫苗,全面改用內含不活化小兒麻痹疫苗的五合一疫苗(DTaP-IPV-Hib)及Tdap-IPV疫苗後,施打活性減毒疫苗而產生的疫苗衍生株不再出現。
小兒麻痹症疫苗一共需要接種4劑,大陸從2016年5月開始啓動IPV替代OPV的進程,最初是第1劑IPV,後續3劑還是用OPV。新疆在2011年發生過境外傳染野生小兒麻痹病毒導致多起病例的重大疫情,當地目前採用的也爲1劑IPV+3劑bOPV方案,爲了避免新疆發生類似四川涼山州的事件,中國疾控中心於7月5日發函,允許當地改用2劑IPV+多劑bOPV方案。
小兒麻痹症由小兒麻痹病毒所引起,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染,感染者在暴露病毒36小時後可在咽喉分泌物中檢測到病毒,72小時後即可透過糞便排放病毒,時間長達3至6周,傳染力極強,且超過95%以上的感染者症狀不明顯或無症狀,僅小於1%會出現麻痹症狀,但可透過疫苗有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