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爾茨將訪華,德企爭奪隨團席位

本報記者 趙覺珵 尹野平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德國總理朔爾茨計劃在4月下旬訪問中國,經濟界正在密切關注。”德國《商報》5日稱,德企高層對於同機訪華的代表團席位爭奪非常激烈。隨着行程的最終確定,名單中還會有更多人加入。“美國之音”稱,德國頂級企業高層紛紛不顧“去風險”的聲音加入朔爾茨的中國之行,這突顯中國作爲德國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有德國企業界人士表示,同中國“脫鉤”是不現實的,並認爲最大的風險反而來自“脫離中國”。

圖爲德國總理朔爾茨,其計劃在4月下旬訪問中國

雲集明星企業高管

《環球時報》記者7日從梅賽德斯-奔馳方面獲悉,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將隨同朔爾茨訪華。康林松前不久剛剛在北京出席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截至記者發稿前,奧迪暫未確認高層隨團訪華的消息,但可以確定的是,在4月25日的北京車展期間,奧迪全球CEO高德諾及董事一行將會來到中國。

路透社此前透露,代表團成員可能還包括西門子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兼CEO博樂仁、默克集團CEO葛麗鶴等人。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拜耳集團首席執行官比爾·安德森也可能跟隨朔爾茨訪華。上述多名企業高管剛剛在3月底來華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他們均表示出看好中國市場、繼續擴大在華業務的想法,並且對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機遇表示出很大興趣。

康林松表示,“近幾年中國一直在釋放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有力地增強了市場信心。中國所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證明了開放的市場能給世界各經濟體和人民生活帶來巨大好處。”

“美國之音”稱,中國對德國產業極爲重要,尤其是汽車製造商,它們與中國的合作伙伴在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經營着幾家當地合資企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成玉7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企業高管隨團是德國政府首腦對華國事訪問的慣例,這反映出德國政府和企業對中國市場自始至終的高度重視。經貿合作也是中德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CEO與德國總理一同來訪印證了中德對加強雙方經貿關係的期待。

挖掘中國市場機遇

德國經濟在2024年遭遇動力不足的困境。“德國之聲”網站7日報道稱,目前德國的經濟前景看起來很黯淡。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2024年德國經濟的增長率爲0.3%。而德國權威專家預測本國經濟增長率僅爲0.1%。歐洲經濟復甦也面臨很大不確定性。近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報告,將2024年歐盟的經濟增長預期從1.4%下調至1.3%。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7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德國的一些產業資金在不斷外逃,而該國GDP去年也是負增長,因此急需儘快恢復經濟。德國企業期待通過此訪能進一步挖掘中國的市場機遇。

楊成玉表示,德國經濟是歐洲經濟的領頭羊,具有風向標作用。此次政府高層訪華帶來大型商業代表團,正是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此訪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也給其他歐洲國家樹立表率作用。儘管歐洲一些政客和媒體一再唱衰中國經濟,但事實證明,德國企業仍然非常看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期待進一步深化雙邊經貿關係,這對促進疫情後德國經濟復甦也起到重要作用。

德企在中國的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德國工商大會總經理萬斯萊本近日表示:“作爲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是許多中間產品和原材料的重要供應商,也是德國產品的重要銷售市場。”然而,地緣政治局勢以及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是企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萬斯萊本警告說:“德國企業對全球範圍內日益增長的保護主義感到非常擔憂。”

有德國媒體近日援引一項調查稱,出於“供應鏈安全”考慮,有一些德企正在將生產線和管理職能從中國轉移到日本。不過,《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與多家在中國有投資的德國企業談及這一話題時,他們均表示不認爲德國企業會大規模遷出中國。在他們看來,中國市場的機遇更多,且中國的完整供應鏈無法被任何一個國家替代。

“目前,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德國《南德意志報》報道稱,有來自德國政界的聲音要求企業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以便實現所謂“去風險”。但德國經濟研究的研究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數量創歷史新高,總額近120億歐元,比上一年增長超過4%。

德國《經濟週刊》稱,在中國投資的公司中名列前茅的是汽車製造商以及配套企業。德國通風和驅動技術商依必安派特公司負責中國業務的銷售主管托馬斯·紐倫貝格表示,公司1.5萬名員工中有約1萬人在中國工作。中國不僅是最重要的銷售市場,也是公司供應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環球時報》記者從梅賽德斯-奔馳方面獲悉,近年來梅賽德斯-奔馳不斷加大在華投入,特別是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上海研發中心全新大樓將於今年4月正式啓用,進一步強化本土研發實力,提速本土創新。

中國德國商會(AHK)1月份的一項調查顯示,約一半的會員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增加對華投資。AHK負責人馬克西米利安·布泰克表示,許多德國商界人士認爲,“對於企業而言,最大的風險是企業‘脫離中國’,從而失去全球競爭力”。

延伸閱讀

牛彈琴:朔爾茨將訪華 或帶來近年最大規模商業代表團

德國總理朔爾茨即將訪華 資料圖

一個超豪華代表團要來中國了。

不出意外的話,跟1年多前那次訪問一樣,最後因爲企業家巨頭太多,領導專機都坐不下,德國總理朔爾茨不得不限制名單。

對的,說的就是朔爾茨訪華!按照西方媒體的披露,就在4月晚些時候。

但報名非常踊躍。

西門子、科思創、巴斯夫、福伊特、DHL、蔡司、寶馬、蒂森克虜伯、梅賽德斯-奔馳、默克、大衆,等等,幾乎你所知道的所有德國大企業的總裁或CEO,都希望能隨行。

看路透社的報道,最終名單還未敲定,但至少數十人確認參加,而且,該名單還可能繼續增長。

這可能是近幾年最大規模的商業訪華團了。

爲什麼這麼積極?

中國大市場的超級魅力!

雖然過去一年,在德國在歐盟,在對華政策上,也不乏一些雜音。德國一些政客宣揚也要“去風險”。

但數據很直接,過去近10年,中國都是德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去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達到了創紀錄的119億歐元。

政客們可以搞事,但德國企業家們很清楚,德國不能沒有中國,不能和中國“脫鉤”。

記得一年前,德國工商總會總幹事長馬丁·萬斯萊就直言,脫離中國將導致德國失去繁榮。

所以,上一次訪華時,朔爾茨就很明確地告訴中國領導人:中國是德國和歐洲的重要經貿夥伴,德方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支持經濟全球化,反對“脫鉤”……

請注意:不是敵人,不是對手,是夥伴,反對“脫鉤”。

利益就在那裡擺着,誰“脫鉤”誰傻。

朔爾茨拎着手提包走下飛機

那次訪問,成果也自然豐碩。經貿領域就不多講了。朔爾茨自己就說,中國領導人和他都明確宣佈,俄烏衝突中不可使用核武器,這是他此次訪華行程中“最大的收穫”,“單憑這一點,這趟旅行就是值得的。”

現在,朔爾茨又來了。

怎麼看?

完全我個人看法,還是粗淺三點吧。

第一,利益,關鍵是利益。

我們沒必要回避,國與國之間,利益最重要。

所以,我們看到,一年半前,朔爾茨頂住壓力,成爲二十大後第一個到訪中國的西方領導人。

所以,我們看到,一年半後,朔爾茨又來了,帶來了一個更豪華的德國代表團。

沒有利益,德國人會這麼熱衷?

所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讓經濟活躍起來,讓世界看到與中國交往的巨大收益,你看吧,哪個國家想與中國徹底“脫鉤”?

第二,中國也有很多牌。

我們也必須看到,這個世界,經貿很重要,但經貿也不是全部。

記得上次訪問,朔爾茨回國後,最興奮宣講的,就是中德在覈危機上的共識。

這也很簡單,俄烏衝突,直接影響到了西方的地緣政治,核戰爭的風險,讓德國和西方充滿焦慮。

安全,這是德國,也是不少西方國家,當下最大的痛點。

這也提醒我們,經貿是基礎,但其他層面也不容忽視,作爲五常之一的中國,我們也有很大的空間、很多的牌。

朔爾茨拎着手提包被軍警荷槍實彈護送

第三,朔爾茨不簡單。

不像馬克龍那樣個性張揚,更不如蘇納克那樣能言善辯,禿頭的朔爾茨,就是一個鄰家大叔的模樣。

在德國政壇,朔爾茨也不算強勢。綠黨的一些部長,比如女外長貝爾博克,就總喜歡跟他唱反調。

上次訪華時,我就說過,在當時西方的輿論大環境下,你說朔爾茨有沒有掣肘?有沒有壓力?有沒有顧慮?

肯定也是有的。

但權衡再三,還是毅然前往,這就是一個政治家的判斷力和魄力。最後,成果豐碩。

記得當時在北京,看新華社通稿,中國領導人就對朔爾茨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的一個觀點,“政治家應當以寧靜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以勇氣改變那些能改變的,用智慧分清其中的區別”……

以前的施密特、默克爾肯定都有魄力,現在就看朔爾茨了。

美國財長耶倫抵達中國拎包走下飛機

最後,再說幾句題外話。

這幾天,美國財長耶倫訪華,我們看到,老太太自己挎着個包,手裡還拎着個包,就下了飛機。

耶倫的主張,肯定都站在美國立場,有些我們不可能接受;但老太太這樣隨和,總是自己拎包,多少還是讓人肅然起敬。

朔爾茨也是這樣,我看到,不管是出國開會還是坐飛機,他總喜歡拎一個包,不僅自己親自拎。而且,這個包,還挺舊的了。

拎包的朔爾茨,確實很大叔,但很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