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晚報|中國累計發電裝機突破30億千瓦 澳大利亞發佈首份國家電池戰略

5月23日,國家能源局消息,截至4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0.1億千瓦,同比增長14.1%。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6.7億千瓦,同比增長52.4%;風電裝機容量約4.6億千瓦,同比增長20.6%。

國家能源局:全力推進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

國家能源局近日召開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調度視頻會。會議要求,一要全力推進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推動基地項目儘快建成,按期投產。二要積極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地方政府要加強行業引導,各開發企業要有序競爭,嚴格依法依規開發項目;電網企業要加大建設投入,特別是配電網的升級改造。三要優化新能源發展的市場和政策環境。

特斯拉美國本土外首個儲能超級工廠落地上海,預計2025年一季度投產

5月23日下午,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在上海臨港新片區開工。特斯拉上海儲能工廠總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工廠臨近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這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該項目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投產,投產後超大型電化學商用儲能系統Megapack產量將達1萬臺,儲能規模近40吉瓦時。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洽談到簽約僅用時1個月,再次刷新了“臨港速度”。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具備年產超過95萬輛純電動車的能力,是特斯拉全球重要的生產基地和出口中心。

全球最新款“海上綠巨人”家族再添新丁

5月23日,《人民日報》消息,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中國船舶工業貿易有限公司建造的13000TEU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系列4號船“CMA CGM SAOPAULO”號命名交付。

該船採用LNG雙燃料動力系統,配備一個14000立方米LNG液貨艙,搭載中國船舶集團自主品牌主機,配備全球新一代智能控制廢氣再循環(ICER)系統,可使氣體模式下的甲烷逃逸降低50%,溫室氣體排放減少28%以上。

雄安新區中化重型卡車換電站投入運營

5月23日,《科技日報》消息,雄安新區首座中化重型卡車換電站——中化新能源雄安昝崗換電站已於20日開業並順利投入使用。該換電站採用頂部換電模式,配備10個充電倉位,可滿足每天超過200次的換電需求。

大圓柱超充電池研發企業雲山動力獲近億元融資

5月23日,據證券時報網消息,近期雲山動力(寧波)有限公司宣佈接連完成天使輪和Pre-A輪共計近億元人民幣融資。天使輪由順爲資本領投,風林資本跟投;Pre-A輪由麟閣創投領投,寧波海曙產投和朗潤資本跟投,老股東順爲資本持續加碼。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國內第一條46系列大圓柱超充電池的量產線建設。

騰訊計劃未來三年內提供2億元用於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發展

騰訊5月23日公佈“碳尋計劃”首期終選名單,計劃將在未來三年內提供2億元的催化資金。“碳尋計劃”首期聚焦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以及基於技術的碳去除。

廣西新能源汽車首次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

5月23日,新華財經消息,2024年廣西首次將新能源電動汽車運營商納入市場交易,共六家試點新能源汽車充電運營商參與低谷電力消納交易,預計拉動低谷電量增長24.74萬千瓦時。

中國現存光伏相關企業88.47萬家,山東最多

企查查數據顯示,中國現存光伏相關企業88.47萬家。近十年其註冊量整體呈顯著增長態勢。截至目前,今年已註冊9.61萬家光伏相關企業,其中前4月註冊量同比增長17.06%至8.33萬家。從區域來看,山東以10.39萬家,位居第一;江蘇緊隨其後,現存10.32萬家;廣東以9.38萬家,位晉前三;此後是河北、浙江、安徽等地。

澳大利亞發佈首份國家電池戰略

新華社5月23日消息,澳大利亞政府發佈該國首份國家電池戰略,計劃投入大量資金推動電池行業發展,以增強澳經濟韌性。根據戰略內容,澳方將重點建立能源存儲系統、向全球市場提供經過加工的電池組件、打造更安全可靠的連接電網電池,以及爲澳運輸製造業提供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