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晚報|4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43.7% 比亞迪目標到2030年成爲歐洲最大電動汽車銷售商

5月10日,中國網消息,國新辦就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持續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打造供需對接、全鏈協同、價值驅動的產業數字化轉型生態。推動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數字技術賦能傳統行業綠色發展,積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深入實施“數據要素×”行動計劃,激勵多方主體積極參與數據要素開發利用。

乘聯會:4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43.7%

5月10日,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67.4萬輛,同比增長28.3%,環比下降5.7%。4月新能源車出口11.5萬輛,同比增長26.8%,環比下降4.1%。4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43.7%,較去年同期提升11.7個百分點。

到2030年,中國先進生物燃料產量將達2398萬噸

5月10日,中國新聞網消息,根據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5月9日發佈的《中國先進生物燃料發展展望》報告,報告預計,2030年中國先進生物燃料產量達到2398萬噸標煤,需求量達到2746萬噸標煤,實現碳減排超5000萬噸。到2050年,先進生物燃料產量達到3.4億噸標煤,需求量3.12億噸標煤,實現碳減排近6.4億噸。

先進生物燃料是指以生物質資源爲原料,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技術手段轉化生產的氣體或液體燃料,主要包括生物天然氣、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可再生甲醇和可持續航空燃料等。其具有低碳、可再生等諸多特點和優勢。

今年一季度煤電發電量出現下降

5月10日,央視新聞消息,今年一季度,中國用電量在增長的同時,煤電發電量出現了下降 ,新能源發電的佔比進一步提高,國內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3月,中國規模以上原煤產量4億噸,同比下降4.2%;一季度國內規模以上原煤產量11.1億噸,同比減少4.1%。

長城汽車:已具備小容量全固態軟包電芯製備能力,將加快固態電池上車應用

5月10日,長城汽車(601633.SH)管理層表示,公司目前已具備小容量全固態軟包電芯的製備能力,可大幅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將加快固態電池上車應用的步伐。此外,在快充技術方面,公司4C超充能力電芯已開發完成,正在做6C倍率的超快充電芯,目前已進入驗證階段。搭載後,可實現10分鐘補能500公里。

南京:到2027年新增公共充電樁5000個

南京市人民政府日前印發《南京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加快交通運輸設備轉型。到2027年,城市公交新能源比例力爭達到95%,新增公共充電樁5000個,累計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老舊內河貨船10艘。鼓勵碼頭岸電設施改造和船舶受電設施安裝,逐步擴大電動、LNG、氫能等新能源船舶應用。到2027年,純電動內河集裝箱船舶投放量達8艘。

比亞迪目標到2030年成爲歐洲最大電動汽車銷售商

比亞迪歐洲汽車銷售事業部負責人於當地時間5月9日表示,比亞迪(002594.SZ)目標到2030年超越大衆汽車、特斯拉和Stellantis,成爲歐洲市場最大的電動汽車銷售商。上述人士表示,比亞迪正準備“在歐盟進行鉅額投資”,規模可能達到數十億歐元,涉及工廠、分銷網絡和市場營銷。舒酉星透露,比亞迪將把基於海鷗車型的低成本電動汽車引入歐洲市場,其售價應低於2萬歐元。

中國首個採用海水二次循環冷卻技術的核電項目進入建設新階段

《科技日報》5月10日消息,由國家電投集團開發建設的廣東廉江核電2號機組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澆築(FCD)圓滿完成,共澆築混凝土6686立方米,標誌着項目一期工程進入雙機組建設新階段。 廉江核電項目在國內首次採用海水二次循環冷卻技術,這也是國內核能領域首次開發使用超大型冷卻塔。該項目將拓寬我國核電廠址開發的佈局和空間,爲我國核電廠址開發建設提供重要示範和借鑑。

陽光電源在杭州成立創投合夥企業,出資額10億元

近日,杭州新能多策略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執行事務合夥人爲合肥仁發新能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額10億元,經營範圍爲創業投資。合夥人信息顯示,該企業由陽光電源(300274.SZ)、浙江省產投集團有限公司、杭州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合肥仁發新能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

EIA預測今明兩年美國電力消費將創新高

5月10日,《中國石化報》消息,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近日發佈的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中預測,美國電力消費將在今明兩年創歷史新高。預計2024年用電量將達到4.096萬億千瓦時,2025年將進一步增至4.125萬億千瓦時。EIA分析稱,由於越來越多的家庭和企業選擇使用電力替代化石燃料進行供暖和運輸,2024年家庭用電量將達到1.506萬億千瓦時,商業用電量將達到1.389萬億千瓦時,工業用電量將達倒1.047萬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