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消費警示①|優惠活動理智看待 規則時限瞭解清楚

大象新聞記者 張曉斐

近期消費者關注度比較高的,莫過於“雙十一”怎樣購物最划算,雖然還未到11月11日,但各個商家早已拉開“雙十一”購物節帷幕,如火如荼進行促銷活動。爲了消費者真正享受到“雙十一”帶來的快樂與實惠,每一筆消費都物有所值,鄭州市12315投訴舉報維權中心發佈“雙十一”網絡購物提醒。

理性看待促銷,學會規避“套路”

每到“雙十一”,很多商家各種各樣的促銷,包括預售、滿減、紅包、優惠券等不同優惠活動令人眼花繚亂,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生怕錯失良機”“下單就是賺到”的感覺,從而忽視自身實際需求和商品的性價比,盲目下單或爲了所謂的“湊單”去購買不必要的商品。

建議消費者在“剁手”購物前保持理智:一是查看家中相關產品的存貨數量和保質期限,尤其是食品、化妝品等有效期相對較短的商品,必要時應列出購物清單,按需購買,以免造成浪費;二是瞭解商家制定的折扣規則、紅包使用規則以及退換貨規則,覈實清楚優惠情況,提前做好價格比對。

謹慎預付定金,記準尾款時限

“雙十一”很多商品是預售,部分商家會要求消費者提前支付定金,再在規定時間內支付尾款後纔會發貨。有些消費者因爲錯過時間,忘記支付尾款出現商家不退定金問題;有些不法商家以超低預售價吸引消費者支付定金,隨後卻提高尾款金額,或以商品售罄爲由拒絕發貨。

商品支付定金時,要明確兩點:一是明確尾款的支付時間及金額,如錯過時限,定金是否正常退還;二是瞭解預售商品庫存情況,發貨時限等重要事項,避免付款後長時間不發貨,影響正常使用。

看準保價規則,爭取合法權益

“雙十一”,部分電商平臺或商家推出了價格保護服務,購買的商品在規定的時限內如出現降價的情形,可以根據保價規則向平臺或商家申請退補差價。但由於各平臺保價和退差價的規則不一,條款設置複雜,有些“保價”可能被商家“鑽空子”,例如通過“同款商品不同鏈接”等設置,有意繞開“價格保護”,或者雖然商品標價沒變,但商家通過發優惠券、補貼等方式變相降價,以此規避平臺設置的保價服務。

針對“保價”和“退差價”,消費者一是要仔細閱讀平臺規則,注意保價時間及價格構成,例如,保價時間是7天、15天還是30天,價格構成是否包含店鋪優惠券或者平臺優惠券等;二是在發現符合保價條件後及時向平臺或商家申請退差價,避免錯過保價期間。

總之,在享受“雙十一”購物樂趣的同時,理性對待優惠活動和增強消費維權意識至關重要。消費者如遇到相關問題要及時聯繫商家或平臺協商解決,無法達成和解的,可通過“12315”APP或手機微信、支付寶搜索“12315”小程序,進行投訴舉報,也可以撥打商家或平臺所在地的12315熱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