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毛蝠數量減少 竹市蓋蝙蝠屋

爲了讓霜毛蝠成功寄居,新竹市政府於六燃廠大煙囪旁掛設人工巢箱,去年調查發現霜毛蝠大量利用蝙蝠屋。(新竹市政府提供/王惠慧新竹傳真)

新竹市政府去年委託蝙蝠學會調查,記錄到690只霜毛蝠棲息新竹地區,與2010年首次觀察數量相比略減,推測是因六燃大煙囪整修,部分霜毛蝠遷移至蝙蝠屋、周邊民宅及竹東民宅鐵皮屋。而去年也增加記錄棲所溫度,發現六燃廠大煙囪附近與竹東棲所月均溫相似,霜毛蝠可能因此選擇竹東棲所。

臺灣霜毛蝠的首筆紀錄是1952年由美國學者David H.Johnson採自臺中縣東勢馬鞍寮的1只死亡雄性個體,之後逾半個世紀無捕獲或發現紀錄;直到2006年8月間,東海大學教授林良恭研究團隊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觀霧地區海拔約1900公尺處,捕獲1只雌性霜毛蝠成體,新竹市則是在2010年才首度發現生殖羣集。

市府產發處長許智堡指出,六燃廠大煙囪曾於2018年出現裂縫並危及結構,當時也發現棲息在大煙囪內的霜毛蝠族羣大量減少,而修補完成後,更發現族羣數量急速下降,反而附近的民宅鐵皮屋出現棲息羣體。

爲讓霜毛蝠成功寄居,市府決定在煙囪外建物架設人工巢箱「蝙蝠屋」,根據2015年到2017年監測結果,每年都有超過1千多隻羣體棲息在大煙囪及周邊民宅,2019年起大煙囪附近陸續施工,棲息族羣穩定維持在600至700只。特別的是,2023年是市府第12年委託蝙蝠學會調查,觀察到霜毛蝠大量利用蝙蝠屋,可能是補償棲地,另也發現,六燃廠大煙囪附近與竹東棲所月均溫相似。

蝙蝠學會資深研究員周政翰指出,近年來因都市發展,霜毛蝠遷徙生殖羣選擇的棲地周邊也有變化,雖說在泛新竹區域有發現其他小羣集,但對整個臺灣而言,新竹市區六燃廠附近族羣仍非常重要,他認爲應持續監測保護並投入研究,以便了解環境與氣候變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