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拉開相處的距離 才能拉近心的距離

青春期孩子的體內火熊熊燃燒,不想讓青春期孩子的無名火,連結成燒傷親子情的實明火,就要保持一段欣賞的距離,才能讓親子關係變得美麗。(示意圖/ shutterstock)

孩子養到青春期,是父母走上了最艱辛,也最需要學習放手的一段路。

會艱辛,是苦在心而不是體力,因爲孩子不需要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了,但我們卻還不習慣,很怕自己會變成無用的父母。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確實要弱化自己的能力,孩子纔會長出能力來。

大家都知道青春期孩子的體內火熊熊燃燒,不想讓青春期孩子的無名火,連結成燒傷親子情的實明火,就要保持一段欣賞的距離,才能讓親子關係變得美麗。

孩子的情緒,可能在冰山與火山之間交替出現。親子只有學習情緒控管與理智表達,才能融合成暖流,溫潤親子。

正在長大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他自己。青少年的身心混亂,是進化到身心和諧的必要過程,一如衝突是河流沖刷入海前的挑戰。要掙脫父母對自己的管束與控制,孩子肯定會反抗,因爲孩子和父母是不同的人,當然會跟父母不一樣,他有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更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孩子肯說、會反抗,纔不會把一切地下化。

孩子的防禦心,往往是不被信任的產物,父母要學習如何提出和接受批評,而不讓自己感到受傷或是傷害到孩子,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但孩子其實也是父母的老師啊!只有孩子可以教你怎麼養他、教他、疼他、愛他、信任他、肯定他、祝福他。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最獨特的生命。孩子是提升父母智慧的關主,會一直出考題讓父母的智慧晉級。

孩子的人生由父母給予和引導,讓孩子在選擇中證明與定義。當孩子從小時候閃着晶亮的雙眼問「爲什麼」,到目露兇光的咆哮着「爲什麼不」時,孩子要透過不停地問答與追尋,完成對自我生命的探索與建構,這就是青春期的任務。

青少年的叛逆是常理,爸媽的苦要能收能放。拉開相處的距離,才能拉近心的距離。

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像變魔術,爸媽不要太入戲。你進我退,你退我進,親子雙方要能合拍,才能漫舞青春期的華爾滋。親子是相愛的家人,不是相害的仇人。父母只要抓大原則,放小細節,讓孩子可以放心做自己,把時間花在證明自己,而不是反抗父母。

父母常常會把「愛」與「期待」混淆在一起,當孩子滿足自己的期待,比方有好成績、有好禮貌,有任何好的表現時,就表現得很愛孩子。當在孩子的身上的期待落空時,就收回對孩子的愛。這樣的行爲,其實不但孩子混亂,父母自己也會很懷疑對孩子的愛,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愛,也會有期待,只是期待會有落空的時候,但愛卻不會消失。當我們把愛與期待混淆了,一如每個生命在遇上突發狀況時,都會變成一灘渾水,只有慢慢沉澱,才能再次恢復澄澈,才能看清楚自己,擁有什麼,又期待什麼。

當個可以把自己的情緒與期待控制好的父母,就不需要控制青春期的孩子。孩子的樣子,往往是復刻父母的言行舉止。

孩子大了,不需要我們越界的保護和支配,只需要給予愛的連結與祝福。

平時,要找出青春期孩子的正向認同,並鼓勵他證明自己,知己知彼,勝過懷疑猜忌。父母守住界線,才能好好守護孩子,讓孩子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願。但如果青少年太宅、太懶、太廢,甚至發生自殘事件等,當孩子身心嚴重失衡時,一定要找專業人士協助矯治。下面幾個專業諮詢途徑可參考:

衛福部安心專線1950 提供全國人民免費心理問題諮詢服務

張老師心理諮詢專線1980 免費諮詢

張老師全球資訊網 http://www.1980.org.tw/web3-20101110/service.html

社會上有很多資源可以運用,爸媽不要孤軍奮鬥。

祝每一個孩子,都發展出他生命最美好的樣貌。願每一對父母,都感受到爲人父母的喜悅與驕傲。

【內容簡介】

現在的孩子,大概十歲就會進入青春期。在這個「兒童以上、成人未滿」的階段,他們想獨立又捨不得放棄依賴,情緒也常在火山噴發與冰山急凍間跳躍。

除了孩子面臨成長與進化之外,這段時期也是父母需要升級的階段。雖然父母愛孩子的初衷不變,但愛的手段和方法,卻要依照孩子的成長需求而調整。

臉書超人氣親子作家尚瑞君在本書中,書寫與兩位正值青春期兒子的相處日常。書中探討大人對青少年最頭痛的叛逆、易怒、難溝通的問題,提供諸多建議與解方;也細數青少年在面臨「轉大人」的辛苦,包括霸凌、課業壓力、荷爾蒙的劇烈波動……等,這些難題都需要父母的理解、陪伴與包容。

此外,青春期的親子關係,比管教更重要。干涉過度與讓「愛」越界的父母,會讓青春期的孩子發酵成失控的叛逆或逃離。拉開相處的距離,不但能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也能拉近心的距離;比起嘮叨的說教,孩子更需要真誠的聆聽。透過對孩子的放心及放手,父母必然也會看見他們爲長大付出的努力與勇氣。

—— 家有青少年的親子相處指南 ——

很多親子關係裡的衝突不是因爲沒有愛,而是有更多的委屈沒有被理解。

青春期的孩子還在建立自己的道理與秩序,他講的理,可能跟父母的道理是不一樣的。

這段時期的孩子,可以對談,可以商量,但是不想再被控制。特別是父母打着「爲你好」的行爲,更會讓孩子覺得反感。

◆爆粗口、說髒話、飆國罵,是青少年的次文化。

青少年的行爲舉止,往往充斥着急着想長大的訊息。在他們小團體的對話中,加入髒、黃、嗆等用語是司空見慣的。

如果在公衆場合,父母當然要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但若只是不經意路過他們私領域的僞大人趴,就當一片雲吧!輕輕飄過就好。

◆是孩子做不好,還是父母吹毛求疵?

希望「凡事自己來」的父母,並不是你一定能做得最好,而是你不夠信任孩子。我們太害怕失控的場面,卻往往忘記,犯錯也是一種學習。

父母放下要求完美的魔咒與框架,就能協助孩子長出他們成就自己的能力。

◆親子間三種角色的輪替,能讓彼此都成爲更好的大人。

親子間可以輪流扮演父母、成人、子女三種不同的角色,這樣在相處上,纔會覺得自己是可以被依賴的人,而不僅是孩子需要父母時,父母纔有用。偶爾練習當個無用的父母,孩子才能長成有用的人。

◆治療青春期症候羣,愛能增強免疫力。

當孩子在青春期時,每一次發作的風暴,就當作是一場發燒。在發燒時,身心都是不舒服的,但也只能一邊讓身體發燒,一邊找出原因治療。

而且,他們並不會天天失控。在沒有誤踩地雷或誤觸引信時,他們還是那個體貼、可愛、懂事、和善,並且帶給我們快樂的孩子。

【作者簡介】

尚瑞君

是保有赤子之心的大人,是老師家長認同與喜愛的親職作家,是各出版社喜歡邀約一起推薦好書,與推廣閱讀的知識份子。

喜歡學習,喜歡感謝。享受生活,也享受成爲母親。育有一對優質的青少年兒子,跟先生經營着高品質的婚姻。

在母親的身分與角色中,徹底感受到女人的柔與韌、苦與樂、彈性與限制。

中興大學(現爲臺北大學)法學士、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

致力於推動愛的連結與傳遞,用書寫、演講、授課等不同型式,努力讓真誠、善良與美好,在世間閃亮與迴旋。

着有:《剛剛好的管教》(榮獲2021年博客來親子教養類年度百大暢銷 ) 、《優雅教養》。

《剛剛好的距離》/ 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