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身分證為何「只」賠2.8億? 林右昌揭密:機器是資產

國民黨立委謝龍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數位身分證政策於2021年暫緩推動,預計賠償2.8億元。國民黨立委謝龍介今在立院質詢時質疑,賠償最少超過10億,不只2.8億。內政部長林右昌在答詢時說,機器是資產。行政院長陳建仁則表示,數位身分證還沒有要實施,機器跟材料可以用在其他用途。

謝龍介說,數位身分證不是隻有要賠2.8億,請問林右昌,2.8億有沒有包括機器?林右昌表示,機器是已經存在的。謝提到,本來說數位身分證需10億多是包含機器,現在說只降到2.8億,彷彿好像很會做事?林回,機器是資產。

謝龍介質疑,等到要重新發行數位身分證,機器還能不能用?是否是以4.3億元採購?林右昌表示,機器進口後都是依照相關規定運作,不使用的話會封存。

謝龍介諷刺,當時討論全部會有10億多,現在2.8億,讓臺灣人以爲10億多橋到2.8億,真厲害,可以出國比賽。陳建仁表示,如果要用數位身分證,要有機器跟卡片材料,因爲數位身分證還沒有要實施,機器跟材料可以用在其他用途。

謝龍介問,這些機器放在哪,如何保養?林右昌表示,機器應該是在中央印製廠,不是隻有封存,要開機,不然會壞掉,維持低度運轉、良好狀態。謝表示,當時所有團體都說有個資問題,有此問題還硬做下去,遇到事情要面對。

謝龍介問,陳建仁是否需要爲數位身分證政策道歉?陳建仁迴應,這事情當時決策時,溝通時有不同意見,政府暫緩實施,持續溝通看結果如何,他認爲政府要向民衆表達,溝通過程沒那麼順利。

謝龍介質疑,一句抱歉這麼難說?拍板賠償2.8億,加上機器費用、維修等,他保證最少超過10億。且機器沒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