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不一樣 男童發現恐龍蛋化石
白堊紀晚期恐龍化石標本,展於廣東省博物館自然資源展廳。(CFP)
被譽爲「中華恐龍之鄉」的廣東省河源市,9歲小學生張仰喆與母親李小芳7月23日於市區東江大橋東面岸邊遊玩時,意外在邊坡裸露的泥土層中發現恐龍蛋化石,立刻通知相關部門。河源恐龍博物館工作人員在現場總共挖出一窩11枚恐龍蛋化石,帶回博物館進行清理、修復。
研究人員表示,包裹這些恐龍蛋化石的紅砂岩,是在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形成,因此研判這些恐龍蛋屬於白堊紀晚期。東江大橋今年被洪水沖斷,岸邊橋基斷裂,下方泥土裸露。
李小芳與張仰喆母子23日上午想到斷橋邊拍照留念,行經當地政府修建的便道時,張仰喆一眼就看到路旁護坡土裡有1枚疑似恐龍蛋殼的化石,隨後又在上方約80公分處的紅砂岩層中發現1枚圓形的恐龍蛋化石。
李小芳表示,或許因爲河源市是「恐龍之鄉」的特殊環境薰陶,張仰喆從小就對恐龍相關事物充滿好奇:「平時在街頭或校園都能見到類似的宣傳(恐龍相關),孩子自己也會去博物館、圖書館查看相關資料,在學校老師提到這方面的資訊都會特別留意。」
恐龍之鄉環境薰陶
尤其張仰喆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曾到河源恐龍博物館參觀,看過形態各異的恐龍蛋化石,有完整的也有破碎的蛋殼化石,所以23日看到恐龍蛋殼化石時,一眼就認出來。隨後李小芳經朋友聯繫到河源恐龍博物館(全名爲中國古動物館恐龍蛋館),尋求幫助。
河源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黃志青表示,這次總共從地下6、70公分處挖出1窩11枚恐龍化石蛋,每枚直徑約9公分。而讓研究人員感到慶幸的是張仰喆發現恐龍蛋化石的位置曾修建房屋,導致土石松軟,經過雨水長期沖刷,化石得以保存、完整出土,非常難得。
恐龍遺址三位一體
河源市於1996年3月6日在市區東江邊發現第一窩恐龍蛋化石,有趣的是當時也是一羣小學生在建築工地玩耍時看到的。此後,當地不僅陸續出土1.6萬多枚恐龍蛋化石,其後也發現黃氏河源龍等多具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足跡化石等,使河源成爲世界罕見的集恐龍蛋、恐龍骨骼和恐龍腳印化石「三位一體」的恐龍遺址。
爲了保存並展示這些恐龍相關化石,大陸官方在當地建立河源恐龍博物館,2005年1月29日憑館藏10008枚恐龍蛋化石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目前該館收藏1.7萬枚恐龍蛋化石,不僅數量全球第一,更是其他國家或地區館藏數量的2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