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好生態 牧民富口袋

本報記者 賀 勇 曹繼煒

“家裡一共400只羊,這是我第三年來楊坊村‘借牧’了。”說這話的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峨堡鎮黃草溝村一社的牧民寶克,他“借牧”的楊坊村位於甘肅省民樂縣南古鎮。

寶克告訴記者,家那邊的草場牧草不夠,以前不得不提前儲備過冬飼草,費時費力費錢,這幾年“借牧”,每年能節省成本1萬多元,吃了秸稈的牛羊膘肥體壯。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祁連縣位於祁連山南麓,這裡的冰川雪水滋養着森林、草原,是雪豹、野犛牛、白脣鹿等衆多珍稀動物的家園,也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就發源於這裡。

如今,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好產業,實現生態生產生活有機統一,是祁連縣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直以來,畜牧業是祁連縣牧民羣衆賴以生活的支柱產業。“由於牛羊繁育和出欄具有明顯季節性,秋冬季節牲畜集中產仔後,草原正好進入枯草期,繁殖羊羣營養缺乏,加之精料補飼成本過高,傳統畜牧業發展模式亟待創新。”祁連縣委書記鋼夫介紹。

向北翻過祁連山,就是河西走廊,那裡海拔相對較低,擁有豐富的秸稈等飼草資源,適宜規模養殖。祁連縣農牧戶通過轉場借牧,既讓牛羊有了充足的秸稈飼料,緩解了草場壓力,也讓甘肅農區的鄉親們不用再爲玉米收穫後的秸稈處理髮愁。

在推進“借牧”進程中,祁連縣多措並舉,構建起全方位保障體系。政策支持方面,與相鄰縣域達成框架協議,在場地租用、飼草料基地建設、機具購置等多方面給予大力扶持,激發農牧民創新熱情。機制建設上,構建起統一經營、養殖、防疫、出欄、銷售的一體化模式。此外,探索制定全縣農牧產業養殖及產品銷售管理辦法,逐步增強市場議價權,切實保障農牧戶收益。經綜合測算,實行“借牧”以來,農牧戶戶均增收2.04萬元。

迄今,祁連縣已有392戶參與“借牧”,涉及牛7200餘頭、羊15萬多隻。養殖新模式不僅爲牧民提供了增收新途徑,更爲祁連山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如今,祁連縣打造有機畜牧業基地5個,認證有機牧場面積佔可利用草地面積的比例達到90.82%,促進了草原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0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