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華裔美國州長駱家輝:從政時瘋狂打壓中國,卸任後回中國撈金

首位華裔美國州長駱家輝:從政時瘋狂打壓中國,卸任後回中國撈金

“兩面派”這個詞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個踩着無數在美華人的肩膀,靠着在美華裔同胞的無私資助,一步一步成功上位的首位華裔美國州長,他就是駱家輝。

國人本以爲駱家輝的特殊身份能夠爲祖國謀利,誰能想到上任後的三把火卻無情的燒向中國。

駱家輝帶着美國佬無情的打壓中國經濟,大到進出口貿易,小到電子器件,打壓手段相當狠辣。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這麼喪心病狂?卸任後更是仗着華裔身份在國內瘋狂撈金,那麼他究竟撈到沒?

一、做人“忘了本”

如果駱家輝是純純的美國人,看他的所作所爲還說得過去。但他偏偏是華裔,雖說他在美國出生,但是身上流淌的,還是有五千年文明的東方血脈。

老祖宗教導我們:“做人不能忘本”、“吃水不忘挖井人”。

然而駱家輝成長曆程,卻是活脫脫的反面教材。

1955年,西雅圖的繁華街角,一位5歲華裔少年說着一口台山話,面對身邊的金髮碧眼眼中有些許迷茫,但還有閃爍的夢想,這個少年就是駱家輝。

但是誰又知道一個世紀後,他的名字將被刻在美國政治的殿堂內。

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駱家輝的成功也並非一帆風順,他的祖父作爲華盛頓州的家庭雜役,承受了時代的苛刻與歧視的冷眼。但正是這些鐵與火的熔鍊,鍛造出早年駱家輝不屈的性格。

駱家輝的父親在一家小餐館擔任廚師,而母親在家裡照顧着他和四個兄弟姐妹。

家境並不富裕,全家蝸居在一處保障房裡,但是父母總是盡其所能給予孩子們最好的教育,每當晚餐後,母親總是拿出幾本舊書,讓孩子們輪流朗讀,這也是駱家輝小時候最珍惜的時光。

駱家輝漸漸長大。學校的圖書館成了他的第二個家,他沉浸在書海中,對世界的好奇與渴望在這裡得到滿足。

在家裡,他常常圍坐在收音機旁,聆聽着新聞廣播,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憧憬。

高中時駱家輝成績優異,是老師眼中的驕傲,是同學心中的楷模。

他的領導才能也開始顯露,他組織學生活動,發起社區服務項目,不僅爲自己贏得了獎學金,也爲華人社區贏得了尊重。

或是他小時候被當地人歧視的關係,亦或是身上東方血脈的傳承,駱家輝的性格異常堅毅,這也爲他後來的求學經歷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1972年和1975年,駱家輝先後攻取耶魯大學政治學學士和波士頓大學法學博士。

畢業後他成爲一名助理檢察官,但是他的目標,遠遠不是這個小小的檢察官,先後擔任過議員、縣長。

1996年在華盛頓州長的競選過程中,駱家輝明白他的機會可能要來了。

駱家輝的競選團隊走街串巷,走進亞裔社區,傾聽他們的聲音和需求。他的競選口號“攜手共創未來”贏得了廣泛響應。

競選期間,駱家輝的家庭故事成爲了媒體關注的熱點,他的移民背景讓他更加貼近民衆。而他在國會助理和州議員任內的表現,讓選民相信他是一個可以信賴的領導者。

駱家輝巧妙地將自己的族裔背景轉化爲優勢,贏得了58%的選民支持,成功當選華盛頓州長。

他的任期內,華盛頓州的多項改革引人注目,包括教育革新和經濟振興,但最厲害的還是他在中美貿易關係上的作用。

可惜,這種好景沒能維繫多久。

二、上任“三把火”

駱家輝在上任美國商務部部長後沒多久,許多在美華裔及國人對他的評價一落千丈。他在1996年當選爲華盛頓州州長,那時的他被看作是中美友好的橋樑。

華人社區對他的評價普遍走高,期待着這位同胞能夠在兩國關係中發揮積極作用,彼時的駱家輝還確實受得起那份稱讚。

在駱家輝擔任華盛頓州長的時候,確實執行過許多有利於中美共贏的商業決策。

比如當時中美貿易的進出口額,光華盛頓州就佔了一大半。而且盤點駱家輝以華盛頓州長身份出國訪問的記錄,中國是他訪問次數最多的國家。

但當駱家輝上任美國商務部部長後,一場中美經濟界新的對決正式拉開帷幕,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而駱家輝上任的“三把火”,卻無情的燒向了中國。

第一把火:關稅打擊的冰冷波動。駱家輝首先揮舞的利劍是關稅政策。

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對中國的碳關稅、銅管關稅以及鋼鐵關稅施加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特別是銅管行業,美國是中國銅管產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

加徵關稅使得中國銅管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大幅下降,據統計,駱家輝上任後中國銅管對美國的出口量銳減。

這不僅影響了中國銅管企業的利潤,還牽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穩定。

第二把火:高科技產業的技術封鎖。

在科技領域,駱家輝緊握技術壁壘的大門,對中國高科技企業,尤其是華爲和中興等標杆企業,實施了一系列打壓政策。

這些政策嚴重限制了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業務,也影響了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據相關人士的分析,華爲和中興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大幅縮水。

駱家輝在公開場合宣稱:“我們美國在高科技領域不允許被中國超越。”

第三把火:對出口商的全面圍剿。

除了增收稅額,駱家輝對中國出口商進行了全面的圍剿。

他限制了對中國的橡膠、輕工業材料等關鍵產品的出口,許多依賴於美國市場的中國企業面臨着嚴重的生存危機。

有報道指出,這一系列措施導致不少相關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甚至破產。

在他的影響下,許多國內企業受到不小的影響,可能在駱家輝看來,這是維護美國經濟安全的必要舉措,但對於中國經濟而言,無疑是一種沉重的打擊。

對此,有媒體評價駱家輝:“他是比美國人更像美國人的華裔。”

而駱家輝本人更是公開表示:“我是100%的美國人”。

駱家輝除了鐵拳出擊的政治手腕外,生活中也有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騷操作。

三、純純“兩面派”

2011年,駱家輝又迎來了新的身份----美國第10任駐華大使,而在整個在任期間,駱家輝把“兩面派”這個詞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方面想抱緊美國大腿,另一方面又想討好中國想從中牟利。

來到中國後,駱家輝前腳剛表示,以華裔身份出任美國駐華大使讓他覺得“既謙卑又榮幸,希望能發揮自身作用促進兩國共同發展”。

後腳直接給美國駐華大使管的工作人員發起了PM2.5口罩,原因竟然是他們測的空氣質量指數和我們測出的不符,空氣嚴重污染。

這讓不少人想起了之前還有位華人在美國發表的言論:“這裡空氣好,不像國內......”。看來“兩面派”的人可不止駱家輝一個。

在任職期間駱家輝時不時帶着家人回鄉祭祖,他試圖通過頻繁帶家人回中國祭祖來修補形象,但村民們對於這位在美國高官的歸來總是抱着複雜的情緒:好奇,以及難以言說的疏離感。

任期結束後,駱家輝回到了美國,但政界的光環褪去,他發現自己的薪水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可觀。生活的壓力與日俱增,而舊日的榮耀之光再難爲他開闢財富之路。

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遠在東方的中國企業。

他的背景,華裔,曾經的美國政治家,駱家輝成爲了中國出口商的寶貴資源。

他開始爲中國的出口商們"指點門路",教授他們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國際貿易中找到機遇,如何規避貿易壁壘,如何在美國市場上站穩腳跟。

企業家們對他的建議趨之若鶩,希望藉此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得先機,商人逐利,很顯然這些門路並非無償提供。

許多企業領袖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願意與駱家輝合作,即便這意味着要犧牲一些民族大義。

他們忘記了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只是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甚至不惜"自願投懷送抱",只爲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利潤。

隨着聲望的增長,駱家輝也開始受邀在各種講座和研討會上發言,分享他的政治經歷和對中美關係的深刻見解。他的出場費高得驚人,據傳每次出席費用高達幾十萬美元。

而他的婚姻,也像他的職業生涯一樣充滿了爭議。

20世紀80年代,駱家輝就有過一段4年的短暫婚姻。

1994年,駱家輝成功求愛美國知名女記者李蒙,婚後育有兒女一雙,但隨着2011年底駱家輝突然宣佈辭職駐華大使職務返回美國,二人婚姻破裂的消息也隨之而來。

剛開始有網友調侃駱家輝的辭職原因可能是“逃離北京的污染天氣”,後來又有傳言是家庭原因,駱家輝婚內出軌。

雖然駱家輝和李蒙對此均否認,但到最後還是爆出了夫妻二人已經完成了離婚手續。

在這樣的背景下,駱家輝成爲了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

一方面,他曾是華裔社區的“驕傲”,曾經在美國政治中達到了高位;另一方面,他在卸任後的行爲讓人們對他的動機產生了疑問。

他的故事成爲了關於權力、身份和金錢之間複雜關係的一個縮影。

隨着時間的推移,駱家輝的形象在公衆中愈發模糊,有人尊敬他的成就,有人批評他的行爲。但無論如何,他都已經在中美關係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獨特的印記。

結語

如果一開始駱家輝就堅定自己的立場,或者完全站在美國,或者完全站在中國,可能現在都沒有現在這麼大的爭議。一邊想討好美國搭上快車,一邊又想在中國撈取財富。

自古以來這種“兩面派”都爲人不齒,他又有何信心能把握好中間的平衡?

可能在美國人看來,駱家輝是一個很出色的人才,但是在我們看來,他或許只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你覺得呢?

作者:Hema

編輯:夜雨聲煩

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與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纔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