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廣州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出爐:三類別共35個案例入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家俊輝 廣州報道

6月21日,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助推新質生產力”的主題,第13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下稱“金交會”)在廣州開幕。

在本屆金交會啓動儀式上,由中央駐粵金融管理部門、中共廣州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聯合指導,廣州市普惠金融發展促進會聯合中共廣州市金融行業委員會主辦的第一屆廣州市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徵集和推廣活動公佈了入選案例。

據瞭解,上述案例徵集活動旨在深入挖掘廣州地區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和普惠金融領域相關業態代表機構普惠金融創新成果,選樹典型案例,做好宣傳推廣,發揮示範效應,不斷提升廣州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和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質效。

活動共設三個類別。一是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二是普惠金融賦能“百千萬工程”典型案例;三是普惠金融惠民利民典型案例。徵集活動共收到申報案例93個,報送單位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基金、期貨、小額貸款、融資擔保、商業保理,區域股權市場,金融服務平臺和普惠金融領域相關組織。經過形式審查、內容初篩、徵求意見、專家評審等環節,最終確認入選案例35個。

具體而言, 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類別,入選典型案例15個。入選案例內容體現報送單位通過聯動市區風險補償機制,推動普惠金融數字化轉型,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路徑,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手段,多措並舉精準對接小微企業實際訴求,強化對小微市場主體、科創型小微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領域融資支持,持續創新普惠金融產品服務,助力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

普惠金融賦能“百千萬工程”類別,入選典型案例15個。入選案例充分體現不同金融業態助力鄉村振興的經驗做法和創新模式。銀行機構針對本土特色農業產業創新信貸產品,打造“下沉式”惠農助農機制;保險機構落地多個全國“首單”農業保險,依託科技手段賦能風險減量,保障農戶權益;區域股權市場率先創設省級鄉村振興板;村鎮銀行通過“黨建引領+結對幫扶”等創新模式支持村鎮企業發展;公益小貸幫助果農促進渠道銷售,增加助農貸款;金融服務平臺聯動機構探索建立“金融村官”工作機制等,進一步引導金融資源加強對“百千萬工程”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

普惠金融惠民利民類別,入選典型案例5個。入選案例通過打造新媒體矩陣,多渠道多路徑提升社會公衆金融素養和金融能力;深入推進普惠保險產品創新及推廣,打造廣州市民專屬保險;推動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健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成立全國首個區縣級地方金融調處中心,打造金融糾紛解決新模式等實踐普惠金融便民利民惠民,體現普惠金融服務保障民生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