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K-12天文教育論壇」在嘉義市 中研院士促增天文課綱

嘉義市長黃敏惠(右)代表接受中研院士葉永烜教授頒贈感謝狀感謝。(嘉義市政府提供/廖素慧嘉市傳真)

全國各地天文教育工作者齊聚嘉義市蘭潭國小研討,市長黃敏惠感謝大家爲天文教育的付出。(嘉義市政府提供/廖素慧嘉市傳真)

首屆K-12(學齡前到12年級)天文教育論壇於15日在嘉義市蘭潭國小舉辦,全國各地天文教育工作者參加,研討現階段12年國教天文教育內容,中研院院士、中央大學教授葉永烜建議增加天文課程比例,建立有系統性的天文教育指南,培養人才。

葉永烜表示,22年來54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有17名是天文學家,而2019年及2020年的物理獎得主都是天文學家,臺灣現階段課綱中,天文教育仍只是地球科學學科中的一小部分,學齡前至高中的天文教育還有很多需要加強的空間,才能追上時代,教育部應重新評估多年未改的課綱比例分配,建立一套有系統性及有效的天文教育指南。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最大的教育優勢就是推行「一校一特色」多年,讓每間學校各有亮點,蘭潭國小就是佳例,發展普及化的天文教育及自動化天文臺,成爲雲嘉南地區推廣天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被稱爲「嘉義市最接近星空的小學」。

蘭潭國小校長邱榮輝分享學校推動天文教育30幾年的經驗,他說,每年3月辦理「諸羅春分天文日」活動,吸引數千人次參加,學校的星象廳、天文臺資源分享出去,也促進了親子追星、觀星及認識天象興趣,推動天文教育有更多可能性。

市府教育處表示,蘭潭國小的天文教育特色課程有好口碑,曾獲得小行星正式命名爲「蘭潭」,肯定蘭潭國小在天文教育的貢獻,因而首屆「2022 K-12天文教育論壇」在蘭潭國小辦理,別具意義。

此次論壇是臺灣科學特殊人才提升計劃之一,計劃主持人是葉永烜教授,議程內容有鄰近各國天文課綱的比較、學齡前至高中天文教學現場的經驗分享、12年國教課綱中天文相關之設定內容、高中科展及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希望藉由討論探究當前天文教育的困境、找出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