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價腰斬後,爲什麼我們沒有實現小龍蝦自由?

和大廠房地產共枯榮的小龍蝦經濟賬。

文 | 徐嘉

編 | 陳梅希

上世紀末,安徽蚌埠,一批工人走出工廠,匯聚在南山路的集貿市場。他們搖身一變,化作蝦王蝦仙蝦霸,在一條不到百米的小街上,各顯神通,在那個沒有直播和互聯網的時代裡,用一味紅色小龍蝦,引來成千上萬的食客。

那時候,還沒有所謂“放下手機,用剝小龍蝦釋放眼睛,重拾社交”這種營銷術語,人們消夏的手段尚且有限,科技狠活也還沒溜進餐桌。最早的民謠歌手抱着吉他,踢開地上滾動的大綠棒子,在塑料凳子和成堆的蝦殼間穿行歌唱,直到後半夜,燈箱招牌都滅了,複合的香氣還久久未散。

30年過去,強悍的中國食客,將小龍蝦這種入侵產物,從水溝吃進人工繁育池。無數農民因此富起來,也帶着小龍蝦,從混亂繁榮的螞蝦街上,強勢佔領了各大省份的池塘、夜市、直播間。情況似乎是,繁榮在哪,它的紅火就出現在哪。

不過近年來,小龍蝦產業的增速明顯放緩。2021年,蝦農之間就流傳着變天的議論:培育技術成熟了,產量多了,賣不動了,價格捲了......

今夏,小龍蝦上市剛滿1月,價格腰斬的消息已經多次掛上熱搜。細看水產商給出的批發價格表,小青從3月上市之初的20元/斤降至均價8元/斤,中青從30/斤降至13元/斤,均呈對半折價。只有最貴的大青,價格從40到30元,還算硬挺——6錢以上的大青,似乎成爲今夏蝦農對抗降價的最後手段。

北京簋街,通宵明亮的燈籠下,排隊千桌,人聲鼎沸;千里之外的荷塘裡,蛙聲一片,小龍蝦養殖戶在抓緊改變養殖策略:毒死小苗,灑大蝦,以期在可以想見的降價趨勢下,挽回一些收入。

小龍蝦價格降了多少?爲何會降?養殖戶的供貨價低了,爲什麼我們吃到的蝦依然昂貴?如果翻看過去30年的小龍蝦經濟賬,也許會發現,一部屬於中國平民的消費選擇變遷史。

小龍蝦批發價,爲何而跌?

2024年3月初,小龍蝦的老家——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長Jeff Landry發佈了一項災難聲明,聲明中稱,去年的乾旱、酷暑、海水倒灌和嚴寒天氣,導致今年當地小龍蝦短缺,價格大幅上漲,也影響了本州的經濟發展和生活。

漂洋過海,跨越1萬公里的小龍蝦,在中國的土壤上,活得紅火滋潤。

據《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3》中數據顯示,2016年,小龍蝦的養殖產量還是82.7萬噸,到了2022年,這個數字就接近300萬,養殖範圍遍佈24個省份(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江西5個養殖大省佔據主導),綜合產值接近5000億元。

2023年,我國小龍蝦養殖產量首次超過鯽魚鯉魚,位列我國淡水養殖品種第4位,僅次草鰱鱅之後。

不僅在國內遍地開花,小龍蝦這種外來生物,還在我國實現了反向出口——海關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小龍蝦出口量9235噸,出口額達億萬美元。

不過,儘管身處老饕大國,但小龍蝦的產銷還是不可避免來到了供求關係扭轉的臨界點。

在2018年實現45%的增速高峰後,小龍蝦產量逐年放緩,從2021年開始,小龍蝦的增速下落到了10%甚至更低的位置。

和增速放緩一同出現的,還有市場價格的逐年、逐月下降。

江蘇水產批發商姚哥,翻出一年前的微信記錄,上面顯示:2023年3月13日,小青24元/斤,中青36元/斤,大青52元/斤(批發商給餐廳的拿貨價)。一年過去,仍舊是江蘇產地,2024年3月13日,小中大青的價格分別是17、25、49元,小中青的價格呈明顯降幅。

今年3月以來,引領全國小龍蝦市場價格的湖北產區,就出現了明顯的價格變化,大中小青的價格都出現了“開市即巔峰”,隨後一路走低的趨勢。

據多位養殖戶分析,今年的價格下降是由供給、需求、氣候等多方因素造成的。

過去幾年,小龍蝦常作爲一種脫貧致富的產業,被引進多省。成熟的技術加上養殖戶的增多,明顯提升了小龍蝦的產量。

從前,由於各地氣候有較大差異,多個產地的小龍蝦依次上市,尚能維持較爲穩定的價格。

但今年開春的氣溫較高,水產出塘速度加快,多產地的小龍蝦“提前上市”“撞市”。經歷過2023年的銷售低谷,市場今年更加敏感。一些蝦農抱着恐慌情緒,選擇提前降價拋售。

湖北省的一位養殖戶已經將擔憂付諸行動:

“小蝦苗掉價到1元1斤,這意味着荷塘裡哪怕有4000噸的蝦苗,年收入也只能達到4000塊。”

一週前,他購入農藥“龍蝦一掃光”,藥死了池裡的小蝦苗,灑下成品蝦,以期培育目前價格尚可的“大青”,在接下來的盛夏吃蝦旺季拉高利潤。

傳統的小龍蝦養殖分爲稻蝦模式、池塘養殖、混合養殖三種模式。在小龍蝦降價的情況下,單一的池塘養殖已不算最優配置,許多養殖戶都在考慮拋售蝦塘,或是引入蓮藕等農作物,混合養殖,以提升收入。

姚哥的收購通常從凌晨1點就開始,在蟬鳴蛙叫的黎明前,他見了太多的養殖戶,聊天末了他說:“其實,小龍蝦降價,最受傷的是養殖戶。”

小龍蝦的養殖環境、消費環境,都在發生着劇烈的變化。在養殖戶們爲跌價小龍蝦發愁時,被端上餐桌的小龍蝦,怎麼少見跌價?

吃小龍蝦的經濟賬

在紀錄片《蝦街十年》中,瘸腿阿亮爲了拿到更大更肥的小龍蝦貨源,常到蚌埠火車站加價“劫”蝦。

十幾年過去,螞蝦街的繁華不再,優質小龍蝦也不再稀缺。這條產業鏈中的主動權,從養殖源頭逐漸遷移到下游銷售環節,現在的餐飲老闆早已不必追到火車站進貨,批發商們承擔了這部分職能,甚至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姚哥從事一手水產批發15年,感觸頗深:“現在網絡發達,信息透明,餐館對行情也都瞭如指掌。這就導致水產市場裡,我們這種一手二手批發商還能掙些錢,三道四道販根本就談不上掙,只能在菜市場賣賣了。”去年年中開始,他愈加感受到市場的降溫:

每年3月,小龍蝦上市,熱賣到8月,等小龍蝦由青轉紅,肉質不再鮮美,就輪到大閘蟹在中秋節接棒登場,一直賣到過年。但去年中秋,姚哥明顯感覺:“賣不動了”,一向搶手的陽澄湖大閘蟹禮盒出現了滯銷,姚哥猜想,也許是老闆們去年縮減了送禮的預算。

大閘蟹和小龍蝦,其實都屬於水產裡的中等消費品。姚哥用一個簡單的消費決策對比來解釋小龍蝦消費的乏力:

“小龍蝦的成本不算低,相比50買兩斤小龍蝦,剝殼後所剩無幾,對大多數人來說,還不如去買只雞燉一燉,肉還更多。”

消費端的壓力從餐館倒推給許多像姚哥這樣的批發商。從前能接受賒賬、墊資的他們,現在都講究一個現結、薄利多銷:“誰也不願意墊錢幫別人填缺口了。”

小龍蝦批發市場正在發貨|圖源自網絡‍‍‍‍‍‍‍‍‍

和謹慎的資金交易並行的,還有水產批發商的供貨服務。

與刻板印象中污水橫流的海鮮市場不同,許多姚哥這樣的批發商,開始爲供貨的餐廳提供小龍蝦清洗、挑死蝦服務——“你不可能讓後廚自己去挑,他們畢竟人力有限,要是廚師太忙,燉進一隻死蝦臭蝦,無異於一鍋老鼠壞鍋湯,我們的合作也泡湯了。”

餐廳的經營壓力確實有一部分來自消費者的強勢變化:

先是點評給了消費者表達不滿的便捷窗口,大廠的團購業務競爭培育了消費者對價格的挑剔,短視頻和直播削薄了餐飲業的利潤,隨處可見的消費接口使消費者不再輕易忠實於某家店鋪。2023年以來,價格戰成了餐飲業的制勝關鍵,小龍蝦品類,自然也不例外。

一位曾多年籌辦小龍蝦夜市的餐飲人說:“看看美團上,那些100元6斤的店家,我真的納悶他們怎麼做到的。”

從小龍蝦的價格變動裡,也許可以找到答案:相比於小青中青的價格腰斬,大青的價格尚在30左右。100元6斤的小龍蝦套餐,從成本上考慮,不可能選擇30/斤的大青——不同的餐廳,水平各異的廚師做不同規格的蝦,主營小龍蝦的品牌店,和打包套餐銷售的外賣店,競爭策略完全不同。

資深經理人李丹分享,廚師界論資排輩,和不同規格的小龍蝦一樣,也存在鄙視鏈。千元菜交給頭爐廚師來做,二爐炒些百元菜系,三爐和尾爐就負責一些簡單的小菜。

像是北京簋街的胡大小龍蝦、武漢萬鬆園路的靚靚蒸蝦,它家的蝦全選大隻,客單價可以達到150,後廚功夫也一定了得。這類小龍蝦師傅,一般都位於位於廚師行列中二爐及以上段位,和行業內的粵菜、燕鮑翅和本幫菜(例如身處杭州,做杭幫菜)廚師享受接近的薪資待遇,只是在三線城市,一個這樣的師傅就可能拿到1萬2以上的薪資。

優質的食材、昂貴的廚師、房租水電......這些成本層層疊加後,就算是小龍蝦的批發價產生大幅波動,也很難對實際的門店售價產生決定性影響。

而外賣、直播間裡賣的特惠套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去年開始,就有新聞報道,部分商家售賣的118元6斤的小龍蝦套餐,只因沒有明確標出,6斤內含黃瓜、年糕等輔料重量,就受到消費者“虛假宣傳、缺斤短兩”的投訴。

事實上,用小青中青規格的小龍蝦,參與低價位區的價格競爭,一直是業內普遍的經營策略。食材價位和技術含量就決定了,這類餐館無法兼顧食材質量,口味和經營利潤。

在價格戰裡廝殺許久的這類小龍蝦店,同樣很難因爲小龍蝦成本降價就跟着調價,原材料之外,它們還要爲流量付費,爲好評買單。

消費趨勢流變,小龍蝦單品常青‍‍‍‍‍‍‍

“如今,小龍蝦的主力消費羣體是年輕人,他們不像上一代人,會在大排檔豪氣講排面,願意爲168一斤的大蝦買單。對他們來說,168元5斤加點配菜還差不多——同時還得出片。”餐飲經理人李丹如此評價當前的小龍蝦消費市場。

去年,她和團隊開張1個月,收入支出將將打平;今年,環顧周邊競爭愈發激烈的品牌店、外賣店、預製小龍蝦店,她決定放棄做小龍蝦夜市。

對一般的家常菜來說,量大實惠是基本競爭力;對河鮮來說,清、甜、鮮是制勝法寶;網紅餐廳,味道尚可,環境足夠出片即可。

上述任何一種餐館,都可以是獨角獸選手,偏偏小龍蝦是一種介於家常、河鮮和網紅菜品之間的微妙融合體。它談不上鮮,卻需要視覺、味覺與價格的多重刺激——這更像是一道幫助人類釋放多巴胺的消費品,而非一道單純的餐飲菜式。

正因如此,很多餐飲店選擇將小龍蝦作爲一道引流神器來做:

據美團2022年6月數據顯示,在上海和北京的門店中,每10家就有1家銷售小龍蝦相關的菜品,門店滲透率最高。不僅是普通餐飲店,各大星級酒店也將小龍蝦搬進了自助餐廳。

這種“搶手”讓餐飲同行們爭相引入小龍蝦,也因此消磨了小龍蝦在餐飲市場中的稀缺性,增大了相關餐廳的競爭難度。

海鮮店、燒烤店、滷味店,都想做小龍蝦這門生意‍‍‍‍‍‍‍‍

這不是小龍蝦第一次在本地餐飲裡做話題王者。

夜經濟被叫響時,小龍蝦作爲社交利器,將人們聚攏在線下,文和友小龍蝦排隊萬桌的景觀,至今還給長沙夜生活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長沙文和友|圖源自網絡

後來,最常在深夜吃播裡出現的,也是小龍蝦:鮮豔的顏色和造型,比任何擺盤都能穿透屏幕,勾起消費與食慾——如果芹菜是電視劇裡的買菜造型必備,小龍蝦就是直播間的帶貨神器,陳赫、羅永浩、朱梓驍、婁藝瀟,都曾和它同框過。

和直播帶貨一起風靡的,還有競爭愈發激烈的堂食餐飲,預製菜於效率競爭中被推上風口浪尖,小龍蝦就位列其中,作爲衆多可以被標準化生產的工業製品,填補了許多追求便捷的慾望口腹。

在這個消費總有平替,選擇總比想法多的時代,興起、繁盛和衰落不斷變換模樣,交替上映,具體到小龍蝦產業鏈上,便是產量翻倍,價格腰斬,一些農人的失意,算盤之間的珠起珠落,財富的失望與希冀。

水產商姚哥預測,這個夏天,小龍蝦價格還將持續下降。

立夏將至,翻過一遍小龍蝦的產業脈絡後,也可以預見,這場從養殖塘裡開始的降價,儘管會給市場帶來痛感,但遲早會惠及中國食客的味蕾,和冰啤酒一起,再度爲這個夏季助興。

參考資料:

《抖音嗦蝦族圖鑑》

《2022小龍蝦品類發展報告》

《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3》

《智研諮詢:2023中國小龍蝦行業全景速覽》

媒介合作聯繫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後臺回覆“進羣”加社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