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坐城際回中山 春運路上感受鉅變

◎澳門青年何慧瑩

簡介:20歲,今年在中山過年。

感悟:如果說父母一輩乘坐的綠皮火車傳導着一個時代的“溫度”;那麼我們這一代乘坐的“和諧號”就代表着祖國發展的“速度”。

“如果說父母一輩乘坐的綠皮火車傳導着一個時代的‘溫度’;那麼我們這一代乘坐的‘和諧號’就代表着中國發展的‘速度’”。

粵港澳大灣區的成長、發展和輝煌,爲廣東高質量發展插上了經濟騰飛的翅膀。同時,也吸引着大批澳門青年來到內地求學、不少澳門人選擇到大灣區置業。慧瑩來自澳門,今年她決定回內地老家過年。春節返鄉的交通方式十幾年時間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澳門到珠海,再從珠海回中山。今年,慧瑩打算嘗試新的返鄉方式。

春運 從大巴到城際

慧瑩想起當年廣珠城際還沒有落成時,過年坐長途大巴回老家,大概需要兩小時。今年是她第一次乘坐“和諧號”回老家,只需要半個小時,票價和長途大巴差不多,甚至更優惠。

今年,慧瑩早早地在鐵路12306上完成購票,珠海火車站候車。第一次看到動車,一家人的歡喜和雀躍都流露在看到“和諧號”的那一刻。“來了來了!”遠遠看着,子彈頭車頭,流線型車廂,鑲着藍色圍腰的白色車體,從遠處緩緩地駛向站口,真是炫酷極了!父母告訴慧瑩,當年有大批攝影愛好者,迫不及待地掏出專用攝像機,“咔咔咔”地記錄下歷史性的一刻,快門摁響的那一瞬間,定格了首批乘坐“和諧號”的一代人,也寄託了思鄉人對春節歸家的美好期盼。

長輩們說起當年一則澳門電視臺報道的新聞:“2007年4月18日零時,中國鐵路第六次鐵路大提速正式開始,除原有的列車大部分提高速度外,將新增D字頭的動車組”。這種“D”字頭的火車將採用“和諧號”動車組,運行時速達200公里,部分區段時速達到250公里。

慧瑩高興地告訴記者,自從有了“和諧號”,大大縮短了春節返鄉時間。清晨的陽光透過珠海站的玻璃幕牆,灑在乾淨整潔的月臺上,慧瑩帶着返鄉的渴望和對新年的期盼,踏上了開往中山站的“和諧號”動車。儘管行程短暫,但這半小時的旅程卻充滿了驚喜和溫暖。

慧瑩第一次踏上“和諧號”動車,讓她倍加振奮。坐在動車裡,“我彷彿感受到了中國的飛速發展和不斷進步,每一次加速,都是國家正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前進。”而“和諧號”動車,就是這股前進力量的最好代表。一邊看着車窗外飛馳而過的建築物、道路和田野,臉上是禁不住的新奇而激動的表情。

窗外的風景如電影般快速切換,窗外熟悉的景色一閃而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感受着列車平穩地行駛和窗外風景的流轉,對家的思念也變得越來越強烈。

加速 讓澳門人快速融入內地

對慧瑩來說,春節回趟內地,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時刻。每當這個時刻來臨,她的內心總會充滿期待和激動。“這半小時的旅程,彷彿成爲我與家距離的一段縮影。每一分每一秒,都讓人更加期待即將與家人團聚的時光。”當列車最終緩緩停靠在中山站時,慧瑩迫不及待地下了車。從珠海站乘坐“和諧號”動車到中山站的時間雖然短暫,但這段旅程不僅讓她感受到了中國鐵路建設的飛速發展,更承載着對澳門同胞春節返鄉旅途中的思念和希望。

廣珠城際鐵路的建成不僅僅是一條交通線路的開通,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它讓澳門人更加便利地融入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感受着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對於慧瑩來說,這不僅是一種身體上的輕鬆,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愉悅。

此外,廣珠城際鐵路的建成還促進了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一些小慧瑩熟悉的小鎮和鄉村因爲城鐵的開通而煥發出新的活力。她看到了更多的商業中心、住宅樓和公園綠地沿着城鐵線路拔地而起,這些都爲她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

廣珠城際鐵路給澳門人帶來了極大便利性。它不僅改變了出行方式,更讓澳門人感受到了祖國發展的成果。對於像慧瑩這樣的澳門學子來說,他們可以通過這條城鐵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及周邊城市的生活和發展中。

採寫:實習生 任曉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