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三檔碳權售罄 自然碳匯拚Q2出菜

截至目前,首波七檔碳權專案已有三檔商品售罄,碳交所後續將與供應商聯繫補貨。至於該三檔商品的內容、個別企業交易量、總交易金額等商業數據,細節尚未公開。

爲滿足國內企業多元需求,碳交所原拚3月上架自然碳匯,但由於國際間對於碳權品質意識擡頭,再加上環境部忙於碳費討論及國內碳權交易,連帶碳交所第二波碳權商品審查流程也略爲延後。

考量先前國際上對自然碳匯有部分負面消息,因此,環境部在專案審查上,極爲注重如何把關自然碳匯的碳權品質。碳交所表示,未來將與國內大學合作推出「衛星遙測」機制,作爲把關碳權品質的輔助工具,並持續與環境部溝通上架豐富種類的自然碳匯。

碳交所強調,因國際碳權專案分佈於世界各地,透過衛星遙測技術及數據,可觀測中南美洲森林歷年來植批的生長情形、森林土地利用情形,以及森林是否有衰敗的情況;此外,對於森林案件常被關切的永久性問題,比如說難以避免森林會被野火燒掉等問題,碳交所表示,所上架的碳權均爲事後額度,即減量效益已發生的碳權。

此外,國際上也有碳權的信評機構,針對部分碳權做評等,碳交所表示,已購買國際碳權資料庫作爲篩選參考。碳交所強調,碳權品質把關是關鍵,將透過額外技術把關等措施,謹慎避免有爭議的商品,並爭取環境部覈准上架品質優良的自然碳匯,後續只要通過一檔、就會先上架一檔,滿足企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