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暴增38倍,分紅超千億 !24歲港交所:擁抱新經濟

2000年6月27日港交所上市成爲世界上首批上市的交易所之一。它不僅見證了香港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更以其創新精神和前瞻性的銳意改革,成爲全球金融市場的佼佼者,連續多年摘得全球IPO之冠。

今年是港交所上市24週年,其間取得的成就用“全球矚目”來形容毫不過分,滬深港通的開通與多次擴容,還有債券通、互換通等等,互聯互通的持續優化完善,更深更廣更寬的打開了中國內地與全球連接的大門。2018年掀起了“25年來力度最大”的改革浪潮,打破了“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一時間中概股、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如“過江之鯽”赴港上市,從而改變了港股生態圈,擁抱新經濟成爲主旋律。

6月21日港交所24週年慶典上,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香港金融市場不斷髮展,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機制也取得許多成果。在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作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基礎設施,港交所肩負着引領和推動市場發展的重要使命。未來將會不斷完善和豐富港交所的產品和服務,爲國家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全球首批上市交易所之一——港交所

香港證券市場始於1866年,迄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百餘年間歷經多輪牛熊交替以及金融危機,港股市場已經發展成爲全球最有效率、最公平、最成熟的證券市場之一。

香港聯合交易所(簡稱“聯交所”)成立於1980年7月,而在成立前,香港有4家交易所,即“四會鼎力”,分別是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以及九龍證券交易所。然而四會並存導致各種弊端,比如互相競爭造成上市公司質量下降,各自獨立運營造成交易效率降低,當局監管不易,導致投機成分過重。

1986年3月27日,四會合並,1986年4月2日,聯交所正式開業,成爲香港唯一的合法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聯交所被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接納爲正式成員,從而建立了與世界各地證券交易所之間的廣泛合作。

四會合並和聯交所的開業,是香港股票市場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合併後大大提升了香港股票市場的綜合競爭力,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角色逐漸壯大和突出,在聯交所的銳意進取下,加之香港經濟表現出色,外資金融機構來港展業等,香港股市不斷創出新高。

在經歷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後,香港證券市場投機過度、對外來衝擊的抵抗力相對薄弱等問題充分暴露,由此促進了證券行業內一連串的重大改革。1999年,香港時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公佈,建議把聯交所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期交所)實行股分化,與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合併,由單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簡稱“港交所”)持有,2000年3月6日,三家機構完成合並,合併後的港交所於同年6月27日以介紹方式正式掛牌上市,成爲世界上首批上市的交易所之一。

2005年,建設銀行選擇香港爲其唯一上市地點進行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超過710億港元,成爲當年全球集資最大的首次公開招股,突顯了香港市場的深度。2006年,港交所迎來首家同時在上海和香港發行A+H股的內地公司,集資額219億美元成爲當年集資額最高的公司。

2009年,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榮登全球第一,這其中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功不可沒。2010年港交所迎來首位內地背景的行政總裁——李小加,自此港交所也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上市24週年,累計現金分紅超千億

一組數據充分展示了這24年間港交所一路發展所取得的矚目成績。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21日,港交所市值從2000年的86億港元增加值3260億港元,24年間港交所市值增長38倍。

在2000年至2023年間,港交所的收入及其他收益增長迅速,由23億港元增加至205億港元,同樣反映了其穩健的基本面和多元化的收入來源。Wind數據顯示,自2006年至今已實施現金分紅18次,累計現金分紅1154億港元,分紅率高達87.93%。

港交所的證券市場日均交易額持續攀升,已從2000年時的130億港元增至超過1100億港元,反映出投資者的興趣不斷增加。港交所的衍生產品市場也有蓬勃的發展,截至2024年5月,日均成交量達156萬張合約,較2000年的日均成交量37500張合約,有顯著增長。

在新股方面,港交所稱今年共收到73 家IPO 申請,比去年下半年增加了大約50%;今年目前爲止新股已上市27 家。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表示,港交所作爲香港關鍵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經營者,作出的行動和決策對市場具有深遠的影響。他提到,港股市況近來持續向好,現在有110家企業正排隊上市,他對新股市場前景很有信心。

陳翊庭稱,港交所致力於提升香港市場的吸引力及競爭力,並會繼續落實多項市場基建提升措施,引入多元化產品及拓展全球網絡。

互聯互通10週年,推動兩地資本市場深度融合

全球首創的互聯互通機制今年迎來十週年。

2014年4月10日滬港通正式落地,2016年深港通開通,標誌着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架構全部完成。

北上資金與南下資金開始爲A股和港股市場結構帶來一些長期的、深遠的、有益的改變。最新數據顯示,互聯互通自開通以來,南向資金合計高達32520億港元,北向資金合計達到18186億港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陸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額1330億港元,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310億港元,互聯互通機制促進了兩地資本市場的交投活躍。

除此之外,債券通也於2017年7月3日正式推出。債券通自推出以來,不論在成交量、外資持有量及登記投資者數量方面均有大幅增長。截至2024年1—5月,債券通北向通的交投繼續呈整體上升趨勢,平均每日成交額445.7億元人民幣,債券通北向通交易量達到4.6萬億元人民幣,債券通北向通投資者總數821間,境外投資者持有銀行間債券市場總額4.22萬億元人民幣。

正如陳翊庭所說,互聯互通是一項永遠都做不完的作業。未來,在互聯互通持續優化、深化過程中,市場各方期待能圍繞着幾個方面做文章:一是,將更多類型的金融產品納入互聯互通機制,例如期權等,豐富投資者選擇;二是,放寬對交易標的限制,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股票、ETF標的等參與互聯互通交易;三是,持續簡化互聯互通交易流程,比如優化跨境資金清算和結算機制,縮短交易週期,提高交易效率;四是,對於互聯互通業務,可以在深化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同時,積極開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本市場合作,推動資本、技術、信息等要素的跨境流動;五是,優化互聯互通機制下股息紅利稅務安排,提高交易活躍度和流動性。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港交所不斷優化互聯互通,涵蓋的產品最初由股票逐步擴展至債券、ETF、利率互換產品。6月21日陳翊庭接受證券時報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離岸國債期貨的推出正在準備,一有具體的時間表將會第一時間公佈,這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部分。

陳翊庭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貿易結算上,很多國家的企業都願意接受人民幣,所以港交所在離岸人民幣資金上配套更多的使用場景,如果港交所提供很多人民幣計價的產品,提供更多有關人民幣的風險管理工具,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是充滿想象的。

(左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右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拍攝/羅曼)

香港已成爲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截至2022年底,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接近10000億元;全球離岸人民幣結算業務約75%在香港進行。使用人民幣結算雙邊貿易,當前正越來越受歡迎,巴西、阿根廷等國家已可以用人民幣結算。

去年6月,港交所推出全新的港幣及人民幣雙櫃檯模式,引入了做市商機制(即“雙櫃檯莊家模式”)。做市商通過不斷向投資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即“雙向報價”),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可以激活這些股票的流動性,縮小价差。

截至5月19日,申請增設人民幣櫃檯的企業已有23家,均爲港股市場大市值公司。據統計,這23家企業合計日均成交量佔港股日均成交量的近四成。而這些公司也是做市商願意做市的股票,市場需求強勁。

“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已經成爲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路徑有很多種,重要的是投資者持有人民幣,且有豐富的投資渠道可作選擇。港股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增設人民幣櫃檯,可以爲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渠道。”陳翊庭表示。

擁抱新經濟

自2018年4月底港交所啓動上市制度改革以來,一共迎來了707家上市公司,合計募資額1.5萬億港元。

港交所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上市發行部服務主管韓穎姣近日公開表示,2018年的上市制度塑造了香港資本市場的新經濟生態系統,改革以來香港一共有299家新經濟公司成功上市,IPO募資額9449億港元。

也即是說,新經濟公司募資額已經佔據了2018年4月底以來募資額的65%,上市數量佔總數量的42%。

如今,港交所對新經濟公司“迷之癡戀”,更是降低上市門檻推出18C章,允許特專科技公司按此渠道上市。第18C章去年3月底正式生效,至今只有1家特專科技公司晶泰科技上市,黑芝麻智能通過聆訊,即將開啓全球路演。

“我希望未來能看到越來越多的18C章公司來港上市,我們也會做好我們的服務。”港交所CEO陳翊庭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責編:李丹

校對:冉燕青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