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藥”董事長身價一日暴增七億,博瑞醫藥股價暴漲大股東頻套現

拾鹽士|出品

近期,繼AI爆火之後,資本市場又興起了一個大熱風口——減肥藥。減肥藥概念股熱度持續上升,備受市場關注。多家藥企都在“花式蹭熱點”,被稱之爲“減肥藥概念股”,並被資本市場“爆炒”。

日前,博瑞醫藥董事長袁建棟“以身試藥”減重近30斤的言論一出,一度引發網友和股民關注和熱議,甚至一度拉昇了公司的股價上漲。

眼看一場“資本狂歡”即將拉開序幕,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張江蘇證監局警示函。

董事長髮表誤導性言論被處罰

在研藥品贈送醫藥私募涉嫌違法

博瑞醫藥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長袁建棟於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蘇監管局下達的《江蘇證監局關於對袁建棟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警示函內容顯示,袁建棟關於藥效的相關言論具有誤導性,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 182 號,以下簡稱《信披辦法》)第四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江蘇證監局決定對袁建棟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據上述警示函,在10月12日下午召開的“大咖解讀 GLP-1 全產業鏈系列交流會”電話會議上,袁建棟發佈了個人試用公司在研產品 BGM0504 注射液相關情況。

會上,袁建棟表示“在安全性上面我倒沒有那麼大擔心。那我說自己做的藥我就自己來試試,我試了一下,效果還不錯。我大概打了差不多兩個月,就從91公斤降到了76公斤,這個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根據博瑞醫藥此前公告,袁建東所試用的產品是一款GLP-1和GIP受體雙重激動劑,擬用於開展治療2-型糖尿病及超重或肥胖症的臨牀試驗;是國內第2款同時獲批2-型糖尿病及超重或肥胖症臨牀試驗的GIPR/GLP-1R激動劑。

而在10月14日,博瑞醫藥發出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稱BGM0504注射液尚處於研發階段,其減重和2型糖尿病治療兩項適應症均僅獲得Ⅱ期臨牀試驗倫理批件,臨牀研究存在結果不及預期甚至臨牀研究失敗的風險。

還稱,II期臨牀試驗完成後,尚需經國家藥監局確認確證性臨牀試驗方案,開展並完成III期臨牀研究,並經國家藥監局審評、審批通過後方可生產上市。

有業內人士認爲,一個尚處於Ⅱ期臨牀入組階段的藥物,董事長便稱其使用效果好,是否存在誇張的成分?不禁令人存疑。而且就算效果顯著,目前來看也僅僅是個例,效果並不具備普遍性。而且在研藥品的安全性是無法保證的,退一步講董事長試藥沒有出現安全問題,可這並不代表該藥物不存在安全隱患。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4日,業內知名醫藥私募、西藏德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廣策在雪球附圖發帖,自稱“收到某上市公司董事長親自送來的減肥藥”。不過,目前雪球中該帖子已經被刪除。

雖然姜廣策未直接透露此產品來自哪裡,但是通過辨別圖片裡出現的藥品可知,該產品就是博瑞醫藥在研的減肥藥產品BGM0504注射液。將仍處於臨牀階段的未上市藥品外送一般公衆使用,這一行爲已涉嫌違反國家藥品管理制度。

根據我國《藥品管理法》的規定,在我國境內上市的藥品需要獲得藥品上市許可,該項許可的目的係爲了保護購藥者的用藥安全,保護民衆的身體健康,此處的“上市”不以銷售或者無償贈與爲區分,贈送未經上市許可的藥品亦涉嫌違法。

此外,若將接受贈與者作爲臨牀試驗的受試者對待,根據《藥品管理法》的規定,需要滿足向受試者如實說明和解釋臨牀試驗的目的和風險,取得自願簽署的知情同意書等條件,若未有相關手續的藥物試驗涉嫌違法。

無論是董事長“親身試藥”,還是把未上市的在研藥品送人,博瑞醫藥的“騷操作”可以說是步步踩在雷點上,也多次觸碰國家法律的底線。

減肥藥賽道大熱

袁建棟身價一日暴增7億元

爲何博瑞醫藥董事長會“劍走偏鋒”?

隨着減肥藥成爲熱門賽道,衆多醫藥企業爭相入局。減肥藥賽道究竟有多“誘人”?以諾和諾德的生物製藥公司爲例,該公司是一家因“網紅減肥藥”司美格魯肽爆火的藥企。司美格魯肽的成分是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又稱腸促胰島素),該成分是爲了降糖生產出來的,一直不溫不火,卻因減肥的效果顯著爆火全球,甚至還一度掀起了熱潮。

今年上半年,司美格魯肽爲諾和諾德貢獻了92億美元的營收(約合人民幣673億元),全球GLP-1市場161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諾和諾德佔到了近六成。

而據華金證券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成人超重/肥胖合併患者人數將達8.1億人,65%以上人羣可能面臨肥胖困擾。這塊巨大的“肥肉”對於生物醫藥企業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基於中國有着巨大的減肥市場潛力,再加之“網紅減肥藥”爲諾和諾德帶來了巨大收益的前例,於是衆多企業蜂擁而入,試圖在這個藍海市場分得一杯羹。

Choice數據顯示,近60日以來,A股減肥藥概念股均獲得較好上漲,個股中,常山藥業、博瑞醫藥、科源製藥、翰宇藥業、雙鷺藥業、金凱生科、德展健康等7只股票,在這期間的漲幅超過30%。

此外,諾泰生物、百花醫藥、衆生藥業等股票也被視爲減肥藥概念股,近60日漲幅均超過30%。

博瑞醫藥也不例外,從袁建東發表減肥藥功效相關言論後,博瑞醫藥股價10月13日開盤僅8分鐘便強勢漲停,漲幅20%,市值一日暴增26億元。而董事長袁建棟持有公司26.87%股份,經計算,其個人財富一天就增長7億元。

10月16日,博瑞醫藥高開15%,最終收漲9.14;10月17日,博瑞醫藥再次上漲5.77%。也就是說,從9月8日至10月17日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博瑞醫藥股價累計上漲近140%。

很明顯,減肥藥概念確實給上市藥企帶來了實質性的好處。因此,博瑞醫藥董事長出此言論也不足爲奇了。

“蹭熱點”映射業績增長焦慮

哄擡股價後袁建棟屢次減持套現

拾鹽士瞭解到,博瑞醫藥在“蹭熱點”方面也是有“前科”的。

2020年2月12日,博瑞醫藥披露《關於抗病毒藥物研製取得進展的公告》稱,公司成功仿製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技術和製劑技術,已經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瑞德西韋製劑批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

時任董秘王徵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公司研發生產的瑞德西韋原料藥和製劑,肯定不是實驗室的那種樣品,而是可以批量生產的。

此消息一出,博瑞醫藥於2020年2月12日與13日連續兩日封板漲停。曾從2月11日收盤的43.43元一股漲至2月13日最高點72.38元一股。一個月後,博瑞醫藥及其高管因信披違規收到江蘇證監局警示函。

江蘇證監局警示函顯示,經覈查博瑞醫藥公告中所稱“批量生產”實際爲藥品研發中小試、中試等批次的試驗性生產,而非已完成審批並開始正式規模化、商業化生產銷售瑞德西韋原料藥和製劑。其所披露的“批量生產”未考慮一般語義的理解,亦未作出專門說明,不能準確描述抗病毒藥物研製的進展,信息披露不準確。

最終,江蘇證監局決定對博瑞醫藥及時任董秘王徵野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然而時隔三年之後,博瑞醫藥卻又一次重蹈覆轍。

而博瑞醫藥屢次“蹭熱點”的背後,是其對於自身業績增長乏力的焦慮。

據披露,2020年至2022年,博瑞醫藥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7.85億元、10.52億元、10.1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1.70億元、2.44億元、2.40億元。到了2022年,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同比下降。

而今年上半年,雖然公司營業收入達到5.87億元,同比增長17.41%,但是淨利潤爲1.09億元,同比下降2.29%,利潤增長乏力、增收不增利態勢明顯。

截至目前,袁建棟持有博瑞醫藥26.87%的股份,袁建棟的母親鍾偉芳持有公司5.34%的股份,且持有公司股東蘇州博瑞鑫穩管理諮詢合夥企業49.72%的權益並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博瑞鑫穩持有公司6.34%的股份。

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博瑞醫藥在2019年11月8日登陸A股市場,上市滿三年後,袁建棟的母親鍾偉芳及其一致行動人博瑞鑫穩就開始陸續減持。

去年12月27日至30日,博瑞鑫穩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了博瑞醫藥422.47萬股股份,減持價格區間爲19.92—22.81元/股,套現約8995.85萬元。當年11月22日至24日,鍾偉芳通過大宗交易減持820萬股,套現約1.52億元。今年上半年,鍾偉芳又減持了844.93萬股股份,套現1.66億元,博瑞鑫穩減持422.47萬股股份,套現0.94億元。

據統計,實控人之母鐘偉芳及其一致行動人博瑞鑫穩至今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已涉及金額達到5.02億元。

有業內觀點猜測,通過炒作減肥藥致股價暴漲,而後大股東減持套現,這很難不讓人懷疑博瑞醫藥是由於自身業績難以支撐股價,便依靠“增熱點”哄擡股價,來方便大股東減持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