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部門:適度超前建設公路沿線新能源車輛配套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

推動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有利於促進投資和消費。爲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要求,推動新一輪交通運輸設備更新換代,支撐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聯動、市場爲主,立足各地交通運輸發展實際和能源資源稟賦,實施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淘汰更新、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老舊機車淘汰更新、郵政快遞老舊設備替代、物流設施設備更新改造、標準提升七大行動,大力促進先進設備和北斗終端應用,促進交通能源動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發展,有序推進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到2028年,船舶運力結構得到有效改善;新能源公交車輛推廣應用持續推進;重點區域老舊機車基本淘汰,實現新能源機車規模化替代應用;郵件快件智能安檢設備廣泛推廣使用,寄遞領域安檢能力大幅提升;北斗終端應用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強度和污染物排放強度不斷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下降。

二、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行動

鼓勵老舊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保障城市公交穩定運營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制定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計劃,引導退役動力電池所有方將退役動力電池交售至綜合利用企業,積極推廣小型化公交車輛、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車輛。鼓勵各地推動10年及以上老舊城市公交車輛更新。研究制定新能源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有關政策。

三、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淘汰更新行動

(一)加快淘汰更新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支持老舊營運貨車淘汰更新工作。鼓勵引導道路貨運經營者加快淘汰更新國三及以下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提前淘汰更新國四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依託道路運輸車輛達標車型管理工作,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持續提升營運貨車節能低碳水平。

(二)有序推廣新能源營運貨車。鼓勵各地結合道路貨運行業發展特點、區域產業環境和新能源供應能力,推動新能源營運貨車在城市物流配送、港口集疏運、幹線物流等場景應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因地制宜研究出臺新能源營運貨車的通行路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積極探索車電分離等商業模式。科學佈局、適度超前建設公路沿線新能源車輛配套基礎設施,探索超充站、換電站、加氫站等建設。

四、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行動

(一)加快高能耗高排放老舊運輸船舶報廢更新。支持內河客船10年、貨船15年以及沿海客船15年、貨船20年船齡以上老舊船舶加快報廢更新。加強船舶燃油質量監管,健全船舶大氣污染物監視監測體系,實施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監測監管示範工程。鼓勵有條件地區建立現有燃油動力船舶退出機制。

(二)大力支持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運輸船舶發展。加快液化天然氣(LNG)、醇、氫、氨等燃料動力船型研發,強化高性能LNG、大功率醇燃料發動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動力電池等關鍵共性、前沿引領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新能源船舶裝備供給能力。支持新建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船舶,支持綠醇、綠氨等燃料動力國際航行船舶發展,推動LNG、生物柴油動力船舶在具備條件的沿海、內河航線應用,支持純電池動力在中小型、短距離內河船舶試點應用,支持船舶探索開展箱式電源等可移動設備換裝模式試點應用,逐步擴大綠電、LNG、生物柴油、綠醇等能源在船舶領域的應用。完善客運船舶重大改建政策,實施新能源船舶優先靠離泊等激勵措施,保障電力、LNG、生物柴油、綠醇等能源供應能力。鼓勵探索建立區域性船舶全面新能源化先行示範區。

(三)完善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運輸船舶配套基礎設施。加強岸線資源集約高效利用,支持LNG、生物柴油、綠醇等加註及充(換)電供應服務保障能力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加油(氣)網點、水上服務區更新提升配套設施綜合服務水平,探索建設綠色航運綜合服務區,加快構建便捷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網絡。加強新能源加註作業及動力系統、儲運與加註系統等關鍵船舶配套系統設備的風險評估。

五、老舊機車淘汰更新行動

(一)加快老舊機車淘汰。支持老舊機車淘汰報廢。推動出臺《鐵路內燃機車大氣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建立基於機車運用年限、污染排放、安全性能的強制報廢管理制度,明確老舊鐵路內燃機車報廢運用年限爲30年,建設機車排氣污染物排放檢驗體系,加強機車運用狀態、排氣污染物的動態跟蹤管理。

(二)鼓勵新能源機車更新。組織有關企業針對不同地域、不同場景打造譜系化、平臺化中國標準新能源鐵路裝備平臺,實現機車排放、油耗、舒適性等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依託復興型等系列機車產品研發,採用大功率動力電池、新一代柴油機、內電雙源、氫動力系統、低碳/零碳燃料發動機等技術,推動老舊內燃機車更新升級。採用混合動力及新能源動力等技術,實現調車機車替代應用;裝用新一代低排放低油耗中高速柴油機,實現幹線貨運機車替代應用;採用柴油機+動力電池集成應用,實現幹線客運機車替代及動集系列化;採用高效交流傳動技術,實現機車產品技術迭代升級。

六、郵政快遞老舊設備替代行動

(一)支持老舊安檢設備更新。推動郵政快遞企業淘汰更新老舊微劑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配置使用郵件快件智能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推動出臺《郵件快件安全檢查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修訂《郵件快件智能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技術要求》。指導郵政快遞企業因地制宜制定智能安全檢查設備更新計劃。深入推進郵政業智能安檢系統研發,不斷提升智能安檢設備工藝技術。鼓勵郵政快遞企業加強安檢信息化建設,強化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安檢領域的應用,推動安檢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邁進。

(二)開展郵政快遞末端配送車輛更新。結合城市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新能源車輛更新計劃,分階段、分層次推進,支持郵政快遞企業淘汰更新一批運輸和末端配送車輛。鼓勵企業在符合要求地區大規模使用新能源無人配送車,提升郵件快件中轉效率。

(三)支持老舊分揀設備更新。鼓勵郵政快遞企業在主要郵件快件處理場所,淘汰老舊分揀設備,配置使用全自動智能分揀成套設備。指導企業根據實際需求制定分揀設備更新計劃,落實處理場所用地等基礎條件,鼓勵地方爲分揀設備更新提供政策支持。加強綠色低碳和智能化創新技術研發應用,推進智能分揀成套設備迭代,提升分揀效率,推進設備智能化低碳化升級。

七、物流設施設備更新改造行動

鼓勵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城郊大倉基地範圍內的多式聯運場站和轉運設施設備升級改造。加快推進智慧物流樞紐、物流園區智能化改造。支持高標準倉庫、邊境口岸鐵路換裝設施設備及應用自動分揀系統、堆垛機、電動叉車等設施設備的智慧立體倉儲設施升級改造。積極推廣升級標準化托盤、週轉箱等物流裝載器具循環共用系統。支持冷藏車等運輸設備、製冷系統等冷鏈設施設備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

八、標準提升行動

(一)強化營運車船能耗、排放、技術標準升級。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提升營運貨車、營運船舶等載運工具安全綠色發展水平。加快商用車能源消耗量限值標準升級,加大新能源車安全、環保標準供給。加快營運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碳排放強度等標準制修訂,加快研究營運船舶充換電設施及生物柴油、甲醇燃料加註作業標準。加快構建綠色智能船舶規範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新能源船舶及關鍵設備和質量技術標準,實施綠色智能船舶標準化引領工程。

(二)建立新能源機車及配套工程的標準體系。推動新能源機車及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建設,充分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先進經驗,統籌推進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協調發展,實現標準體系對產品技術、質量安全、監測計量、評估認證、配套工程的全面覆蓋。鼓勵動力電池充電、氫燃料及替代燃料加註等配套工程建設,探索新能源機車運用、維護、檢修及配套工程的一體化綜合服務能力建設,構建完善的機車全壽命週期運用體系。

九、強化政策支持

(一)制定配套措施。研究制定老舊營運車船報廢更新資金補貼實施細則,明確補貼範圍、補貼標準、操作流程、監管要求和部門職責等。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制定配套操作細則,細化落實舉措,規範開展工作。

(二)加大財政資金支持。持續實施好老舊營運車船淘汰更新補貼,把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項目納入中央資金等支持範圍。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統籌利用中央財政安排的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支持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加強公路養護機械裝備及應急裝備更新政策儲備。

(三)健全金融保險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揮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工具的激勵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強化對交通運輸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支持。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提高融資便利度和保險保障水平。

(四)加強創新支撐。依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等,聚焦交通運輸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難題,開展新型清潔能源載運裝備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提升交通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鼓勵行業各類綠色交通創新主體建立創新聯盟,建立綠色交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持續制定發佈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節能低碳技術目錄,加快節能環保關鍵技術推廣應用。

十、保障措施

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強工作統籌,會同有關部門推進本行動方案的實施。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落實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切實推動交通運輸設備綠色低碳轉型落地見效。加強監督考覈,將交通運輸設備更新換代情況納入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評價體系和鐵路、公路、水路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評估體系。加強風險防範,嚴防地方保護、企業藉機漲價、違規騙補等行爲。做好政策宣貫解讀,深化企業和公衆對於交通運輸設備更新的認識,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