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中國巨變的一年

圖爲拜習會結束、習近平要上車時,拜登與習近平再度握手。(歐新社)

2023年快要結束,2024年的中國會怎樣,美國又會怎樣,美中關係又如何?2023年最重要的變化,應是中國出現逆轉,中國形勢轉變,必導致對外政策的改變和美中關係的轉變。

上月中舉行過的拜習峰會,表面雖達成重啓軍事對話和領導人熱線的正面發展,但雙方關係實際上卻沒有改變。華府對中國發動的晶片禁售和「去風險」政策並沒有改變,而北京數月來雖不斷說要開放市場,卻仍然不斷打擊民營企業。

CNN本月初曾報導,中國政府以反腐、間諜和國安等罪名,今年已至少拘捕了12名企業家和企業高管,對他們進行調查;上週又報導,大陸著名網遊平臺「鬥魚」的創始人兼CEO陳少傑16日在成都被拘捕,20日該公司才獲通知,鬥魚在美國那指上市,今年初股價1.9元,12月1日跌至0.7元。

2024年是美國大選年,但無論是川普或拜登當選,民主共和兩黨的對中政策將不會有重大改變,中共專制政權對美國的威脅仍是華府的關注所在。至於對臺政策,無論是民進黨或國民黨贏得選舉,華府也不可能改變對中政策。

不過,對中國來說,2023卻是鉅變的一年。習的前十年,權力不斷擴大,到2022年的第三個任期,權力達至最高峰,但接着的2023年,形勢卻出現逆轉,顯示未來十年,可能比前十年更動盪,真的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以下是形勢轉變的幾個重要轉折。

一,三年清零:政府推行的清零政策,任意封城、關閉工廠和商店,罔顧人民的生活、工作;去年5月和11月是封城高峰期,期間被禁足在家的人民超過四億,他們失去行動自由,無法工作,甚至沒有食物。這種專制獨裁行爲,使政府大失民心,也是使形勢逆轉的一個轉折。

二,經濟下滑:在今年暑假經濟大幅減速之前,政府一直宣傳經濟領先全球,甚至在今年初全面解除防疫措施,政府預期經濟可以迅速復甦,但事與願違,第二季起,經濟不但未能恢復到疫前水平,反而大幅減速,西方輿論更認爲,中國40年經濟奇蹟正式結束。事實上,人民生活也直接受到影響,就業減少,收入下降,消費大不如前;過去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現在卻是逆轉,變爲生活水平不斷下降。

三,房市危機:經濟減速,房價隨之下跌,至今仍未看到反彈的希望;房價大跌,發展商無法賣房,資金無法回籠,因此負債倒閉;人民用高價買入的房子,價值不斷縮水,大量家庭因此變成負資產,而且還要償還高房貸,生活陷入困境。

政府對房市危機束手無策,兩個月前悄悄更改政策,將1990年代開始自由買賣的房子,由佔全國93%減至30%,其餘約60%則改爲「保障房」,實行限價買賣。政策一旦實施,勢必釀成巨災,因爲原可自由買賣的60%房子變爲限價買賣,房價將永遠無法恢復,擁有這些房子的家庭損失巨大,將永無翻身之日。

四,年輕人失業:由於失業率過高,政府已停止公佈失業率;絕望的年輕人,人生失去目標,變成躺平、不結婚和不生孩子,問題越來越嚴重,已對社會造成全面影響。最新研究顯示,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只好繼續讀研究所,預計至2035年,全國累計大學生人數將達3億人;有獨立思考的大學生,是否會接受獨裁專制,將成爲未來政治的最大變數。

五,資金外移:任意封城和供應鏈切斷,導致外資撤走和資金外移。金融時報報導,全球的「億萬富翁」(billionaires)共2640人,中國去年仍佔607人,今年減至562人;新加坡去年第一季售出的最豪華公寓,中國買家只佔5%,今年增至佔10%;大陸今年1萬3500名最高收入的人士出走,去年爲1萬零800人。外資撤走,加上國內富豪帶着資金出走,已造成最新的資金外移危機。

六,民意轉變:中共一方面用民族主義宣傳去影響人民思想,另一方面又用科技監控民意,西方常擔心民意無法擺脫影響和控制,但是從去年的反封城和白紙革命,到今年李克強去世而引發的廣泛不滿,足證民意是隨時可以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