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習近平設北交所的戰略(趙錫軍)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在2021年服貿會宣佈將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次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即註冊成立。(新華社)

日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的致辭中宣佈,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次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註冊成立。期待已久的大陸第三家證券交易所終是花落北京。在選址上,落子北京,既可以縮小金融資源配置上的南北差距,也可以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型的中小企業。

大陸在上世紀90年代初設立了上交所和深交所,給南方地區的發展提供了重要金融資源。有了金融資源,經濟才能更好發展。在地區金融資源配置失衡、南方民間投資更爲豐富等多個因素的影響下,大陸經濟南北差異不斷擴大,南方地區明顯優於北方。因此,在北方設立證券交易所,縮小金融資源配置上的南北差距有其必要性及緊迫性。

那麼,爲何選址北京?從表面上看,北交所要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這與北京作爲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似乎並不相符。但實際上,北京一直有大量金融機構總部,早就是一個事實上的金融資源配置中心。不過,這個配置中心的配置能力主要體現在銀行信貸資源的配置上,而不是市場化的配置上。北交所的設立正好可以補齊短板,讓北京金融資源配置的結構更加合理均衡。

另外,北京是大陸科研機構最多的城市,擁有衆多科研力量雄厚的研究院所和大學,在各領域都有很好的科技研發力量。但是,科研成果要轉化爲創新發展的動力需要各種支援條件和支援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便是金融服務。新成立的北交所便是要爲這些創新型的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其實早在2013年,北京就設立了俗稱「新三板」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這是一個服務於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的場外市場,流動性較低。目前,新三板有66家精選層公司,在創新層和基礎層還有幾千家公司。此次北交所的建立是在新三板的基礎上進行升級,總體平移精選層基礎制度,給中小企業中科研實力強、形成了研究成果轉化和市場化的企業提供支援,使其真正成爲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的設立其實與創新驅動戰略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有着內在聯繫。

在市場的角度看,支持傳統產業和傳統經濟活動的金融服務主要是銀行信貸。現在,國家的經濟結構要轉向創新驅動,特別是通過科技研發來驅動,這就需要更多能承擔較大風險的投資。顯然,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將難以滿足創新驅動的服務要求,需要資本市場來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站在企業的角度,大企業對於初創期企業的併購其實並不一定是爲了將其做大,有時候反而是要將其扼殺於搖籃,減少未來的對手。對於初創期企業而言,資源尤其資金匱乏,使其不得不投靠大企業。北京證券交易所建立後,將爲廣大科技研發型的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支援,實際上給企業鋪就一條避免被壟斷性資本巨頭收購的路,讓企業可以安安心心地進行科研創新,助力創新驅動。

作爲大陸第三家證券交易所,北交所的設立會給市場帶來多大影響是外界所關注的。北交所與滬深在較大程度上將形成差異化發展。

目前,大陸在上海和深圳各設了證券交易所,但滬深兩市的主機板,尤其上證多是大型企業。在滬深,面向科研創新企業的只是其中的一個板塊。而北交所的總定位是服務科研創新型的中小企業,將以全部力量對相關企業進行服務,與滬深主機板形成差異化發展。

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預計北交所也不會對其帶來太大影響。中國要走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需要有一批動力強勁的引擎來驅動,因此要給科創型中小企業足夠支持。目前,上海的科創板和深圳的創業板每年都有1、200家企業上市,兩市每年不過4、500家。而大陸有許多企業都想創新發展、搞研發,需要上市融資,造成市場對科研創新資源配置的需求太旺盛,僅靠滬深板塊一年上市4、500家還遠遠不夠。新設北交所將能提高此類企業的上市機會。

實際上,在大陸中央提出創新驅動戰略以後,大陸的經濟結構要向創新驅動來升級轉化,金融服務的支援必然要有一個大的改變。北交所的設立正是助力創新驅動中的重要一步。

(作者爲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