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灣人爲何要讀懂中國(朱高正)

前立委朱高正,攝於1989年。(資料照片)

編按:前立法委員朱高正不幸於10月22日過世。這篇文章是他去年寫就,交給本報發表,如今已成爲遺作。他的原題是「正視中國─從李君如〈如何讀懂中國〉談起」,對於臺灣爲何要重新認識中國有詳細的論證。此文堪稱他近年對兩岸政治觀察的代表作。

由原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先生所寫的《如何讀懂中國》,是罕見的坦率而全面深入探討外界對中國大陸誤解的一篇雄文。

冷戰思維 臺灣人不懂中國

很多人對當今的中國大陸的評價,就是「一黨專政」。一言以蔽之,以一黨專政來批評中共獨裁、專制,也就成爲外界對中共的刻板印象。但是中國大陸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所取得的非凡成就震撼全球。1978年中國大陸的人均所得才78美元,而現在已經突破1萬美元,增長超過100倍。而在這40年裡頭,國家的經濟總量增長了40倍,也就由原來的3000億美元增長到12萬億美元;對外貿易總額也從200億美元增長到41000億美元,成長200倍以上。而從2009年汽車的銷售量成爲全球第一,2010年發電總量全球第一,2011年工業產值全球第一,從2012年外貿總額也躍居全球第一。因此,中國大陸現在已經穩穩坐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寶座,在可預見的五到八年內,中國大陸即將超越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我們回顧一下,從1978年年底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使中國大陸從一窮二白到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如果是靠一黨專政,只靠共產黨的獨裁、專制,怎麼能夠取得這麼樣輝煌的成就?而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的成就,顯然離不開中共現有政治體制的支撐。因此李君如這篇《如何讀懂中國》,從國家法學(Staatsrechslehre)的層面來看,是一篇值得細讀、精讀的佳作,也是對中共政治體制的有理、有節而有說服力的辯護。他本來是針對部分美國政界或人民,受到冷戰思維的影響,習慣性地把對蘇聯共產黨的理解,直接套在中國共產黨頭上。

其實,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一開始,就堅持走自主獨立的道路,不僅在國共合作方面堅持自主獨立,在跟共產國際以及蘇聯共產黨交涉的過程中也堅持自主獨立的原則,主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在中國大陸打出一片江山。因此這篇宏文,對於中國大陸政治體制的理解有所破,也有所立。所破的,就是在破除外界的誤解、誤讀中國;所立的,是跟大家介紹新的政黨型態和新的無縫隙、沒有民主休眠期的「全過程民主」。對於外界所普遍認爲選舉民主,還加上一個「協商民主」。在這篇有破、有立的雄文當中,替中國大陸政治體制爲改革開放保駕護航,提供深具說服力的論證。

其實,不僅是美國人不懂中國而已,連臺灣同胞也不太懂中國大陸。因爲在冷戰思維的影響下,自1949年臺灣在政治、軍事上依賴美國,在經濟、企業上依賴日本,這是由戰後的格局所定。因此不僅美國有部分人士對中國有很深的誤解,日本的右翼人士以及在臺灣長期接受反共教育培養起來的臺灣同胞,也都對大陸的政治體制有很深的成見、偏見、誤解與誤讀。筆者早年留學德國,除了專研康德哲學以外,國家法學也是筆者的研究重點之一,其中包括研習《波恩基本法》,即聯邦德國憲法,政黨法、選舉法以及國會議事規則,對於德國戰後的民主化有一定的瞭解,對德國憲政的理論和實踐也有相當程度的參與。

因此本文所涉及到的政黨制度、民主制度,剛好跟筆者所學都有密切的關係。再次,筆者當年所寫的博士論文題目就是《康德的人權與公民權學說》,這篇博士論文後來被世界權威哲學雜誌《康德研究》譽爲當代研究康德法權哲學四部必備著作之一。而筆者的博士論文,其實就是筆者日後在臺灣從事民主改革運動的藍本和理論基礎。爾後親自主導打破國民黨的黨禁政策,創建了民主進步黨。後來由於堅決反對臺獨,另行籌組中華社會民主黨,而中華社會民主黨的黨綱,卻也給1990年以後的中共發展,提供了借鑑的藍圖,包括「生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以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與「重建中國文化主體意識」。

在這篇宏文裡頭,最後講到中國人的價值觀,其實就涉及到傳統文化在完成中國全方位現代化過程當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對於臺灣同胞來講,要補修「中共黨史」的課程,由於長期浸淫在反共教育之中,養成很片面解讀中國與中國共產黨的習慣。今天我們要實事求是,如何爲兩岸謀求和平統一,以及在振興中華民族的道路上兩岸如何偕手共進,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大家深思。所以今天不僅希望美國人讀懂中國,臺灣同胞更是有迫切的需要,瞭解在祖國大陸所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