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食安單位不能蠻幹(王任賢)

這次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讓國人真正看到什麼纔是「真」食物中毒。(圖/中時資料照片)

這次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讓國人真正看到什麼纔是「真」食物中毒,也暴露出食物中毒的處理流程存在了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食物中毒的案件不會有高診斷率,當然也就不會出現好的預防方案,案件以後還是會層出不窮的出現。

以前民衆被媒體訓練出來的食安問題是瘦肉精、蘇丹紅、三聚氰胺、塑化劑。這些東西是化學毒,特性是沒有人員生病,更沒有人腹瀉。大夥在吵的只是個政治立場,但沒有真正毒害過任何一個國人,吵的原因是政府把它訂爲毒藥,嚇唬老百姓,但實際沒有毒到任何一個人,政府也樂見大家有架可吵,從來也從不調整認定毒素的標準。這就是所謂的「假」食物中毒。

寶林茶室的事件完全不一樣,這些人都有腹瀉,而且出現在同一時間段及同一餐廳。屬於微生物食物中毒聚集事件,腹瀉是特徵,這是與化學毒最不同的地方。化學毒素通常以嘔吐爲主,因爲胃是毒素第一個遇到的器官,罕見腹瀉。病毒或細菌毒素通常會通過胃到腸道生長後產生毒素而致病,通常有腹瀉,因爲腹瀉是腸道感染的表徵。潛伏期也會有數小時到數天的間隔,不會立即出現。

這類腸道微生物不是病毒,就是產毒細菌,要不就是胞內細菌。特點是很難培養,極少入血,而且很容易被腸道正常菌叢干擾,導致誤判。病原微生物採樣除了糞便、食物、食材、廚工、還有環境,都必須由專人指揮,在第一時間進行檢體採檢和保留。第一時間流失後,致病微生物也會流失,到時再回頭採檢可能都無法有很好的結果。屆時只有各說各話,就像這次寶林茶室事件,因爲官方沒有說法,怪力亂神就都通通冒出來了。

由於細菌毒素只在腸道內作用,細菌也沒有入血,但爲何會伴隨重症,甚至死亡案例?原因在於細菌不入血,但毒素會吸收,尤其是病人被醫師用抗生素糟蹋過後。最標準的就是艱難梭菌,是院內獲得性腹瀉的主因,會造成多臟器衰竭,尤其是腎衰。但若沒有特別交代,艱難梭菌是不容易長出來的,因爲他們是厭氧菌。

和艱難梭菌類似的厭氧菌還包括肉毒桿菌、破傷風桿菌、白喉桿菌。共同特徵是沒經專人指導長不出來。所以以後真正的「腹瀉聚集」,千萬不能由食安一個單位來蠻幹,第一時間疾控就必須介入,因爲疾控纔是真正的微生物專家,食安人員稱爲化學家或許比較恰當些。

眼看着寶林茶室重症與死亡的案例繼續攀升,政府部門因爲食安政策不周全,造成原始證據可能已經流失。病人的生死已交給醫療機構處理,未來國人可否免於再被無頭食安公案困擾,就請衛生主管機關再就制度面及設備面進行優化檢討,也不要再讓萊克多巴胺、蘇丹紅等假的食安事件,矇蔽了食安單位真正該做的事。

(作者爲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