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日本站在十字路口(徐宗懋)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圖/美聯社)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下臺後,對臺海局勢頻發言,包括「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同時擴大「有事」的範圍,包括對臺灣網路和基建的攻擊等等都算在內。接着,各種有關在南方島嶼設飛彈基地以應變臺海危局的消息接連傳出。面對大陸外交部的抗議,日本大使垂秀夫則輕描淡寫地表示:「中國應理解日本國內對臺灣議題有此想法。」

日本人表述方式原本就比較委婉間接,加上又是敏感的外交事務,表達三分的憂心,實際上已經代表十分的焦慮。的確,面對中國重新強大,日本國內出現莫名的恐懼感。原本經濟被中國超過,日本國民只是感到幾分無奈,現在中國國力呈現輾壓式地超越日本,尤其是科技與軍事力量的壯大,加上俄羅斯也不時舞劍,日本竟然出現緊張兮兮的「亡國感」。要深刻理解這個問題的根源,必須回到歷史本身。某種意義上,今天的日本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必須爲國家未來的走向做出重大的抉擇。

日本的周圍有四大強國:中國、俄國、美國和韓國等,明治維新後壯大的日本與這四個國家都進行過全面戰爭,都曾結下歷史仇怨,而且是血腥殘暴的經驗。

二戰結束後,世局重整,日本雖然戰敗,尤其最後階段,三島淪爲一片廢墟,生靈塗炭,但在美國的協助下,建立了穩定的政治與社會秩序,將戰前花在軍事擴張的金錢全力投入經濟發展,30年後成果輝煌,躍升爲世界第2大經濟體,甚至一度危及美國的地位。至於歷史恩怨,日本雖然受到美國重創,但因受惠於美國,受美國安全保護,對美國有一份感恩之情。冷戰時期,美日同盟加上中國,與蘇聯形成均勢。同時,也透過反思戰前歷史,與中韓保持良好關係,雖然不是處理地很乾脆,但大致相安無事。

然而,再過40年,今天中國國力大幅增長,美國國力衰退,原本日本的自我定位面臨重新調整的強大壓力。一旦美國力量削弱,又強拉日本站在美中全球戰略衝突的第一線,日本既要靠自己,又要幫美國抗中。問題是,俄國總統普丁說,再過30年,中國在經濟、軍事、科技等所有領域都將超越美國。李光耀先生生前也說過,到時中國國力將超過美日的總和。那時無法再依賴美國的日本,能夠永遠對抗中國嗎?即使此刻所謂「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政策,在美中高度衝突的情況下,也是行不通的。中國人爲什麼要讓日本人賺錢來幫美國人對付自己呢?

這正是目前日本面臨複雜且困難的局面,也是未來更大的趨勢。安倍晉三代表心思混亂的一面,他同時與中俄韓爲敵,又去祭拜靖國神社的戰犯,感念他們爲國犧牲。然而,這些戰犯是被美國人吊死的,難道又要當美國是敵人了嗎?於是乎,安倍又想到臺灣這個「家人」,旅臺日本作家本田善彥曾評論,曾經不斷強調自己22歲以前是日本人的李登輝,在日本戰敗不久後,即參加中國共產黨,把「日本祖國」一腳踢開,可見這個「家人」是很不可靠的。安倍最好不要太自作多情,國家大事不宜胡思亂想。

簡言之,日本最終要決定如何單獨跟強大的中國相處?事實上,日本人熟讀中國歷史,比臺灣年輕一代要熟悉多了。日本外務省官僚體系也非常聰明務實,認識到與中國建立友善的關係,是未來日本安全與繁榮的基礎。這也是日本必然的歷史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