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民衆黨海選不分區 衝擊藍綠(杜震華)

民衆黨宣佈針對「不分區立委」向天下廣徵人才。(本報資料照片)

民衆黨承襲4年前作法,宣佈針對「不分區立委」向天下廣徵人才,也就是「海選」─任何人都可以透過自我推薦或他人推薦,參加該黨的不分區立委提名。黨主席柯文哲的目標是集結最強戰力超越藍綠,讓立法院藍綠不過半。這個作法在今年總統大選三腳督的局勢下,可能會對政黨政治產生顯著影響,特別是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政治板塊可能被挪移,值得各方重視。

4年前民衆黨不分區立委徵才時,該黨剛成立3個多月,立委選舉並沒有總統參選人,所以雖有268位人士報名,但因各界並不看好該黨能獲得的不分區席次,許多菁英並未參加海選。後來該黨獲得11.22%選票,5席不分區立委,成績差強人意。

但這次大選情況不同,民衆黨主席柯文哲不僅參加總統大選,且目前呈「三足鼎立」之勢,加上該黨雖只有區區几席不分區立委,打弊問政表現卻相當突出;此次只要民衆黨能獲得超過20%的選票,不分區立委席次應可倍增,且以現況評估,政黨票要超過30%並不難。因此,此次應可吸引更多卓越人才參加「海選」,甚至可能因高知名度的傑出人才投靠而造成轟動。

尤有甚者,民衆黨的開放登記是從6月到8月,該黨將可在此過程中釋出哪些知名人士參加海選的訊息,以吸引社會注意,並營造該黨形象,壯大聲勢,甚至因此陸續吸引到更優秀的人才加入。

在這落實「選賢與能」的過程中,也可因獲得社會肯定,特別是年輕人和具公共意識者的支持,而有助於柯的選情。因此,若民衆黨認真辦好海選,將對該黨選情大有幫助,甚至在立委席次上造成政黨板塊挪動,打造該黨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無論總統選舉結果如何。

民衆黨海選不分區立委,之所以意義重大,是因爲臺灣藍綠兩大政黨的不分區立委提名,都距離「選賢與能」的政治理想越來越遠,特別是上次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提名就頗受外界議論。事實上,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後來的表現,也的確和外界的期待頗有差距,許多重大議題立委都沒能積極問政,讓藍營支持者扼腕,更印證了外界對當初提名決策的質疑。而民進黨的不分區名單許多是現有派系的政治人物,雖黨性堅強但專業代表性有所不足。

由於年輕人對政治的理想性較高,民衆黨海選制將對兩大黨形成壓力,未來必須提出更具社會形象和專業代表性的不分區名單來競爭,否則政黨票可能被吸走;而若因民衆黨的壓力,讓藍綠兩黨也必須提高不分區立委人選的素質,不能一味利益分贓,就能對政黨政治產生良性的競爭。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爲華梵大學特聘教授、中華貨幣金融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