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馬英九擦邊球 一中各表達陣(桂宏誠)
前總統馬英九昨天下午參觀南京總統府。(中時資料照,藍孝威攝)
臺灣非常關注前總統馬英九訪陸期間會不會說出「中華民國」,以向中共表達「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其實,作爲過去兩岸得以擴大交流之政治基礎的「九二共識」,其核心內涵是雙方都認同「一箇中國」,但暫時擱置誰是那個中國的爭議。換言之,兩岸間是以「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進行交流,雙方雖各自主張自己代表那個「中國」,但也只能對自己內部表達,而不向對方主張或要求對方承認此已同意擱置的主權爭議。
既然對兩岸間的主權爭議先予擱置,就表示中共當然知道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只是雙方目前仍互不承認彼此擁有代表中國的主權。相對來說,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暨其增修條文的規定,中華民國也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的事實。
然而,國民黨爲因應臺灣內部獨派勢力的壓力,纔在「九二共識」的內涵中再強調「一中各表」,用意在於強調堅持中華民國的存在,而並非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相對民進黨只有在面對中共時,纔會表現出捍衛中華民國的姿態,用意是要讓國民黨的「一中各表」破功,好讓臺灣民衆孕育出「一中一臺」的認知。
因此,民進黨當然不會放過馬英九訪陸的機會,要讓他在大陸時是否說出「中華民國」都面臨難處。沒想到,馬英九拜謁中山陵後的致詞,技巧性地既說出了「中華民國」,而爲「一中各表」打了一記好擦邊球。
我們留意馬英九在中山陵致詞時成了「讀稿機」,他更把幕僚擬給他是在哪一時間和場合致詞的封面註記,自己念出了「民國112年3月28日,馬英九前總統率馬英九基金會同仁與同學敬謁南京中山陵致詞」,這當然是經過設計的安排。
繼而,馬英九致詞的開頭爲「各位同仁、各位同學,國父孫中山先生畢生領導國民革命,……,到今天已經112年了」,故這篇致詞的對象只是訪陸團成員,而非面向在場包括大陸民衆在內的公衆。
因此,儘管馬英九在南京公開表述了與中華民國過去和與現在有關的元素,但由於致詞的對象在形式上是臺灣訪問團,故仍然符合「各表」的原則。
馬英九的致詞的內容中,更多表達的是找回在臺灣的中華民國也是「中國」的連結。例如,中華民國是「推翻滿清,終結中國四千多年的君主專政」所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表示中華民國繼承了滿清所代表的「中國」。
尤其,馬英九表達了「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的「兩岸一家親」認同,且強調「和平奮鬥、振興中華」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等,既表達了臺灣和大陸同屬一中的兩岸法理現狀,也隱喻兩岸應共同追求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是故,馬英九在大陸的「一中各表」可謂達陣。
(作者爲世新大學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