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侯侯掌握話語權(楊素)

近期侯市長網路民調上呈現低迷,以致帶動在野陣營幾種聲音出現,一者是「換侯」,二者爲暗示「棄侯保柯」。(趙雙傑攝)

自從新北市長侯友宜被國民黨徵召選總統後,近1個月來的發展,從幾個媒體民調看起來,選情確實屬於吃緊狀態。逆風而行,別無他法,就是重整旗鼓,跟上節奏,尤其在野的國民黨作爲選戰機器,必須整個動起來,更要因應新時代的數位攻防挑戰,搶回大數據時代的發言權,纔有可能在逆轉勝。

近期侯市長網路民調上呈現低迷,以致帶動在野陣營幾種聲音出現,一者是「換侯」,二者爲暗示「棄侯保柯」。這些質疑聲音,與其說是對侯憤恨不滿,倒不如說很大的成分來自於「下架民進黨」主流民意的焦慮投射。如果大多數選民認爲侯友宜背不起這個任務,就可能面臨被棄保的壓力。

國民黨過去幾年對於網路言論市場或大數據趨勢無力掌握的弱點,在這次的選戰中再度曝露無疑。侯團隊在網路聲量與側翼能量的不足,等於將發言權拱手讓人,也使得侯陣營只能天天看敵對陣營出招,當然士氣與影響力無法提升,更可能在個人形象上淪爲被動、軟弱,從而影響到選民的投票意向。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競選團隊的運作上,相較於對手很快定於一尊,降低各種內耗與風險,國民黨陣營卻是各行其是,絲毫不見團隊攻防,也不見競選團隊的高效率。要知道,國民黨全國性的人力資源與選戰佈局,大機率上針對柯陣營有相對優勢,如果強項不發揮助力,整體選戰打不起來,放任各地立委與總統候選人各打各的,當然在壓力境況下就顯得欲振乏力。

說穿了,藍軍內部也有很強的「換掉民進黨」的期待,但這種激烈的情緒反應必須要找到出口宣泄。如果選戰打起來還是溫良恭儉讓,選舉往往側重的是感情投射,當然沒辦法喚起支持者同仇敵愾的情緒反應。是以「侯侯做代志」、趨避社會衝突的行爲模式,對挑戰者尤其是在野黨,是種領導人設的基本矛盾,當然也是侯市長從地方諸侯轉型全國領導人物必經的挑戰。

當然,政黨輪替這層挑戰,國民黨非但沒有輕忽的理由和本錢,更應該積極面這些批判,正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到明年投票日尚有7個月左右,其中仍有不少變數,與其苦陷於當前民調走不出逆風,不如把警訊當作「轉骨」的機會。

侯市長從在國民黨團三鞠躬開始,到全省走透透,拜訪重要地方人士,再到近期調整競選團隊,例如三顧茅廬王金平、出手組建後援會,延攬柳採葳、詹爲元等青年新銳進入發言人團隊等,可見侯市長從善如流,也積極應對挑戰,堅持以往,理應選情會倒吃甘蔗。

從民調論民調,侯市長近期選情不如預期,關鍵問題仍是藍營基本盤尚未完全歸隊,數家民調的交叉分析指出,侯市長在國民黨支持者的支持度約在7成5上下,也就是侯市長有2成左右努力空間,若能有效整合,選情便能關鍵性改善。

雖然,現階段說服此2成藍營選民歸隊確有挑戰,但並非不可能的任務,關鍵在於幾位指標人物的動向,例如韓國瑜、郭臺銘等,侯與他們,若非黨內同志就是對中華民國具有相同情感與理念的朋友,更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對立,相比和民衆黨合作的「藍白合」,機會要更高。

實際上,侯被提名以來並沒有犯下重大戰略錯誤,當前多數對侯團隊的檢討主要集中在戰術層級,例如宣傳或反應要即時,訴求有待清晰等等。而選戰中常見的戰略級錯誤,例如品格失當、人設崩壞、重大爭議發言或行爲、路線錯誤等,都未發生在侯身上。

除此之外,侯在戰略層級與人格特質上還有幾項優勢,例如作風穩健不易出錯、迴歸憲法的兩岸關係觀點、人格親和力強、經得起檢驗等,利於在白熱化選戰中脫穎而出,值得選民期待。換言之,只要戰略不出錯,在戰術優化改進之下,侯的選情仍大有可爲。

相較之下,隨着選戰的進行,各陣營候選人的缺點也會被放大,也無從迴避,是以侯還是有逆轉勝的機會。無論張善政或蔣萬安,在2022六都市長選舉中也都是在落後狀況下翻身,因此強化自身戰力與自家陣營內部的團結還是重中之重。問題在於時間點,以及選戰過程中是否出現戰略的嚴重偏移而導致無可收拾的敗局。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