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電價凍漲案 朝野衝突纔開始(沈政男)

立法院4月30日院會處理電價凍漲案,在野黨立委在表決中以人數優勢通過凍漲案,並在議場內高舉標語大喊「凍漲電價,苦民所苦」。(姚志平攝)

立法院藍白陣營聯手通過「電價凍漲決議」,但民進黨政府仍堅持調漲,理由是〈電業法〉規定電價漲價是行政部門的職權。如果這樣的邏輯講得通,爲何前年與去年調漲電價,分別豁免用電一千度與七百度以下的小型用戶,這次卻所有用戶都要漲價?顯然,前兩年各有選舉,於是一般家庭用戶不漲;今年沒有選舉,當然就不必在意民衆是否反彈了。

調漲電價的理由是國際燃料價格因爲疫情與戰爭飆升,臺電必須反映成本。臺電是獨佔事業,長期的訂價策略必須等於平均成本,這是經濟學,問題是民進黨執政,不管什麼議題,第一考慮就是政治。前兩年何以壓住電價,不反映國際燃料成本?就是擔心影響物價與GDP成長,經濟數據不好看,引發政治效應。民進黨說「電價凍漲案是政治考量」,始作俑者恐怕是他們自己。

攤開臺電的發電結構,可以發現七、八成是火力發電,再生能源不到一成,而核電佔百分之七,其中成本最高爲再生能源,最低則是核電。再生能源在世界各國的發電成本並不一樣,臺電自己發電與外購的成本也相差不小,但不爭的事實是,如果再生能源佔比越來越高,電價當然也會攀升。原本蔡政府預計再生能源佔比要達兩成,還好目前不到一成,否則臺電虧本更多。

核電在臺灣的發電成本最低,但佔比越來越少,對於電價當然會有影響。經濟部以核能大國法國近年也須調漲電價爲例,試圖證明核電未必便宜,殊不知法國在二?二二年,因爲河流結冰,影響冷卻系統,與機組老舊之故,實際運作的核電廠只有四成,而必須向鄰國買電,當然電價跟着調漲。也就是說,法國電價調漲,乃因核電用得太少,而非核電比較貴。

電價調整隻是民生政策,在臺灣卻成了政黨攻防的焦點,原因就出在這些年臺灣被撕裂得太嚴重,整個社會被政治力穿透,任何議題都會成爲政治惡鬥的工具。蔡政府就要下臺,可以不理會「電價凍漲案」,問題是賴政府面對的是朝小野大的國會,如果繼續這麼強硬,恐怕電價調漲將是朝野衝突的開端而已。

電價調漲表面上只是發電成本的問題,其實能源議題是目前朝野分歧的最大隔閡之一。賴清德在競選期間曾暗示不排除緊急使用核電,而對於核三延役,國民黨已經打算修法,顯然這將是他上任以後馬上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藍白陣營如果接下來跟「電價凍漲案」一樣,合力通過核三延役案,那麼賴政府恐怕無法像蔡政府一樣不理會。

柯文哲事後表示,「電價調漲解釋若有理,民衆黨會同意」,這不管是不是場面話,未來在能源議題上,藍白必須形成共識,一起合作,才能實質影響賴政府的能源政策。(作者爲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