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把男大生當白老鼠(崔慈悌)
役期延長1年,教育部推出3+1方案,役男3年上大學,1年當兵,引發爭議。圖爲今年3月嘉義陸軍52工兵羣士官兵手持「榮耀國軍」標語,歡迎蔡英文總統到訪。(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與國防部推出彈性修業的「3+1」方案,讓男大生可以在3年內讀完大學、剩下的1年去當兵,遭外界痛批是「餿主意」,行政院長陳建仁爲此親自出面滅火,強調是提供選擇並無強制性。但政策影響層面巨大,政府卻爲了降低反彈,匆促上路,也難怪引來抨擊。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兩岸關係陷入緊張,中共機艦頻繁侵擾臺灣周邊海域,現行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已無法因應當前需求,蔡英文去年底拍板並宣佈義務役延長爲1年,適用對象爲94年次1月1日以後出生役男,從2024年起實施。
兵役延長本無太大爭議,卻因部分學生希望畢業後能儘速投入職場賺錢,把服兵役視爲浪費時間,加上2024年將面臨總統選舉,爲了顧及這羣年輕人的想法,降低對延長義務役的反彈,蔡英文在宣佈方案的同時,也預告會與學校研商彈性調整課程,讓學生在大學4年內就能同時完成學業與兵役。
但無論是當學生還是當兵,都需要一步步落實學習和訓練,除非具有特殊才能需要跳級的資優生,否則沒有捷徑,也不應該有「速成班」。
「3+1方案」縮短了一般學生原本在學校正常修業的時間,無異提供一條捷徑讓他們能夠提早修完大學課程,過去大學鼓勵學生透過選修課程擴大學習,可預見爲了趕在3年內完成學業,這些學生將搶着修完必修課程,而忽視選修課程,與學校希望學生廣泛學習的想法已背道而馳。
服兵役在各國都是一種榮耀,但「3+1方案」卻無異在附和「當兵是在浪費時間」的想法,讓青年能在4年內既完成學業又可完成兵役,不必另外多浪費1年的時間,這樣的政策從觀念上就已扭曲。
大學所以規定要讀4年,就因爲有這樣的必要,義務役既然是國民的基本義務,不應該要求學校搞特殊待遇,彈性修業措施只限役男,讓原本對學生一視同仁、有教無類的大學教育,硬是要將學生分類爲役男與非役男,不僅紊亂教育體制,更失去公平。
修業年限的調整茲事體大,「3+1方案」卻在未與社會充分溝通、未取得多數人共識的情況下,冒然推出,把青年學子當成實驗室的白老鼠。
歸根究柢,這樣的政策從一開始就是政府擔心年輕人反彈,影響執政黨選票的私心作祟,除了「3+1」方案,力拚2024年總統大選的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日前也提出,每位私校大學生每年可獲學雜費補助至少2.5萬元的政策,說穿了,都是因爲選舉。
學生和當兵原就屬於不同的身分,也是人生不同的階段,前者是爲了學習,後者是爲了扛起保家衛國的責任,如今卻爲了拉攏年輕人,硬是要將兩者湊在一起,成爲「拼裝車」直接上路,也難怪會引起社會這麼大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