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客博這展區 竟成雷鬼音樂者必去景點

曾入圍金鐘獎的《上山下海過一夜》主持羣驚訝雷鬼音樂竟與客家人有關。(桃市府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世界館-陳藍狄先生展區。(桃市府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曾入圍金鐘獎的《上山下海過一夜》主持羣體驗世界客家音樂。(桃市府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爲了介紹雷鬼音樂與客家文化的關聯性,「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世界館內特別設置藝文巨擘陳藍狄的展示區,完整描述雷鬼音樂的推動以及客家人海外遷徙的歷程,成展覽中一大焦點,也吸引許多雷鬼音樂愛好者朝聖,更讓曾入圍金鐘獎的《上山下海過一夜》4位主持人連連驚呼,原來國際流行音樂「雷鬼樂」,竟然與客家人有關。

世界館執行策展人張嘉玲表示,早在1930年代,雷鬼音樂就在加勒比海的島國牙買加發跡,深受一場黑人基督教的宗教與社會運動「拉斯塔法裡運動」(Rastafari movement)的影響,雷鬼原意是日常生活上一些瑣碎的事情,後續進而創造了雷鬼的音樂風格。

在19世紀末,因廢除黑奴制度,牙買加流失大量勞力,轉向中國大陸招募工人,其中勤奮努力的客家人便是首要選擇,陳藍狄先生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來到牙買加,成年後並投資開立唱片公司,透過與妻子的共同努力,他的唱片公司成爲當時牙買加音樂產業中的領導品牌,而陳藍狄之子則受到家中薰陶,利用錄音室混音,創作出了迴響音樂(DUB Music)概念,並與傳奇雷鬼歌手Augustus Pablo合作,推出了專輯《Java》,被視爲牙買加音樂史上的經典,也爲雷鬼音樂的推廣,打下深厚的基礎。

張嘉玲指出,在80年代牙買加發生排華動亂,陳藍狄一家爲躲避動亂移民至美國,並在紐約再度創立了唱片公司,致力推廣雷鬼音樂,藉由過去在牙買加建立的基礎與知名度,以及陳藍狄父子對於音樂的熱忱與造詣,該公司很快成爲北美最大雷鬼唱片公司,陳藍狄因此也被視爲是將雷鬼音樂推向世界的重要人物。

張嘉玲補充,除雷鬼音樂外,客家人在世界各地在文化上的融合及演變,也都留下了許多專屬於客家特色的音樂,包含了山歌、戲曲等。

在世客博世界館也特別設置「海外聽客音」體驗區域,讓來到世界館參觀的民衆,都能夠戴上耳機,細細聆聽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家音樂,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都能一起來到世界客家博覽會世界館,深入瞭解客家人在音樂與文化融合的種種歷程與點滴。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展期自8月11日至10月15日,共規劃世界館及臺灣館2大主展區,還有8大副展區、17個衛星展區;其中臺灣館位在中壢區領航北路一段99號,而世界館則位於中壢區領航北路一段100號,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四爲上午10點至晚上7點,週五至週日則是從上午10點開放至晚上9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