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客博展期至10/15 「客之繹術」展現新北都會客美學

新北市作爲臺灣第二大客家城市,在臺灣館中以「客之繹術」爲主題,展現都會客的新面貌。(客家局提供/劉瑋晴新北傳真)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展期進入倒數階段,已有750萬人前往觀展,不論是傳統客家文史或者近代發展趨勢,透過不同設計手法,讓民衆更容易親近客家文化,新北市作爲臺灣第二大客家城市,在臺灣館中以「客之繹術」爲主題,展現都會客的新面貌。

展區四大主軸之一「新北客當生趣」,運用工藝櫃展示新北客籍藝術家作品、茶、藍染、雕塑、銅鑼、陶藝產業等之實體藝術品及哈客新聚點之大型地圖,展現新北客改變力與創造力,把客家的「藝」與「義」完整傳遞,都會客把文化和現代結合,將文化傳承,把生活美學落實。

此次新北展出多位大師級的藝術作品,包括國寶級銅鑼大師吳宗霖,隱居在烏來山裡醉心的銅藝創作,更打造出可以敲出旋律的「音階鑼」,41年來作品早已超過6000件,秉持着不懈精神持續精進,把自己完全奉獻在這個領域中。

雕塑藝術家邱俊維,爲新北哈客青年智庫團成員,擅長玻璃纖維、不鏽鋼材、塑膠、現成物等多種材質之雕塑暨複合媒材創作,作品更入選臺灣美術新貌獎、全國美術展等指標性藝術獎項,透過「藝術品」自身的特殊物性,拋擲出對社會及大衆文化常態觀點的提問,是思辨性及實驗性極爲強烈的雕塑新型態。

展品中最特別的爲大型藍染八角風箏,特別商請石門國小出借珍貴的校方典藏品,傳統的風箏透過客家人的演繹變成「八角風箏」,而後衍伸至「七十二角風箏」。放風箏的習俗最早源自17世紀居住在此地的汀州客開始,臺灣北海岸汀州客習慣在重陽節透過放風箏感念祖先,而製作風箏需要數人合力製作與施放,促成了客家人情感緊密,更蘊藏着客家傳統技藝的底蘊和文化。

都會客世代在新北市打拚,透過在「尋根」、「深根」,重新定義並塑造都會客家的新面貌,延續傳統客家精神,在不斷變「繹」進化的過程中留下的藝術與建築,走一趟世界客家博覽會,感受歷史與藝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