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身處戰爭漩渦中心──1949臺海風雲大嶝島戰役之3(方述斌)

作者父親方紹漢從於民國38年9月起至民國40年一直擔任國軍第40師少將副師長,從這紙命令第三項可以看到任命一一八團第三營少校營長江乘風兼任幹訓班隊長。(圖文/方述斌提供)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這是300年前孔尚任在《桃花扇》裡,描述南明王朝覆亡的情景和感慨。只是,歷史卻像是促狹似地跟中華民國開着玩笑,這回都還不滿40年哪!民國38年那個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的暮春,父親飛離六朝金粉的南京上空,心中卻浮現着相同的惆悵、悲傷與無奈。

曾經意氣風發的國民政府已在大陸無立錐之地,兵敗如山倒的國軍如喪家之犬般向沿海省分狂奔,蔣介石已撤退至臺灣,僅剩的幾個東南沿岸大小島嶼更是岌岌可危,國軍官兵亟需一場勝仗來激勵士氣,扭轉一路狂敗的頹勢,更希望用它來喚醒上蒼對國軍弟兄們的不公。

民國38年10月,一個天生就註定多事的月份,「大嶝島戰役」、「廈門戰役」和「金門戰役」(俗稱古寧頭戰役)3場激烈無比的戰爭一古腦兒地全數發生在這塊不足300平方公里的地域,國共雙方將近十萬條人命悉數葬身於此。父親十分不幸亦十分有幸地身處它的漩渦中心,親歷了它的沉浮和始末!

民國38年4月20號共軍成功渡過長江後,幾乎所向無敵、屢戰皆捷,國軍節節敗退之餘,南京、南昌、武漢與上海等重要城巿先後失守,大批國軍撤退來臺,空衛司令部因應情勢需要,奉令精簡裁編,原空衛第1旅改編成第40師;第2旅則改編成第45師;兩個師皆改隸第22兵團第25軍,兵團司令乃李良榮,軍長則是沈向奎。

空衛部隊原本不僅兵員充足,並且擁有全副美式裝備,還有精密對空雷達及通訊設備。但是奉命精簡成爲兩個陸軍師以後,撤退途中歷經多次戰爭的消耗,不但第40師必須加入許多福建的地方部隊充數,第45師更是沿途從廣東的潮汕地區和福建保安團裡面大量拉伕,才能夠勉強湊足6千餘人。

李良榮是父親的老長官,李與特務旅淵源甚深,民國24年10月父親剛升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特務大隊第2連上尉連長時,李良榮就是大隊長;到了民國25年3月特務大隊改制成航委會特務團的時候,父親擔任第1營第2連上尉連長,李良榮仍是特務團團長。後來雖然李轉進陸軍野戰部隊發展,但在倆人轉戰南北的漫長軍旅生涯中,曾經有過多次難以忘懷的交集。每回蔣介石有事召令李良榮入(南)京面談,只要座機途經父親管轄的大小機場,父親必定親往迎接這位老長官,並且熱情設宴款待,兩人把酒話舊之餘,總有着談不完的話題。

父親離開空衛司令部後不久,民國39年國防部便將它改製爲空軍警衛旅,實際兵力只剩下3個步兵團和一個幹訓班,竟然連原來全盛時期特務旅的六分之一規模都不到。民國57年再度將它縮編爲9個警衛營,並於民國73年更名爲空軍警衛司令部,一直到民國95年政府頒佈「和平專案」,將所有駐在各地機場的空軍警衛營,悉數撥給憲兵司令部後,空衛部隊正式告別歷史的舞臺,80年的繁華與滄桑在歲月穿梭間化歸塵土。

民國38年暮春,南京、上海和杭州相繼失守後,共軍又在8月17號攻陷福州,大軍暫時休整了近半個月,待閩北和閩東地區情勢稍趨穩定後,葉飛的第10兵團(包括28軍、29軍及31軍)又接着用兵閩南地區,凌厲的攻勢連續攻陷湄州、南日與平潭等重要島嶼,殲滅了國軍李延年第6兵團的近萬員兵力。

此時的共軍已經成功地完成控制南下閩南作戰的幾乎所有海上補給線後,便在9月18日發動對漳州地區的全面攻擊,一週內便擊斃國軍劉汝珍第68軍的官兵高達2萬餘名。此時基本上來說,國軍在福建的陸地上已經失去所有可以用武之地了,很明顯地,共軍下一個攻擊目標便是攻取廈門和金門了。當時由於情勢極度緊張,人心惶惶,蔣介石便於10月8號抵達廈門巡視,並對全體駐軍官兵發表演講,希望能夠激勵士氣,遏止共軍雷霆萬鈞的攻勢。

父親說,依照共軍多年的用兵慣例推斷,在發動對廈門及金門的全面攻擊之前,爲免可能遭受的背腹受敵及確保海上補給暢順,必定先要除掉擋在大陸與金廈之間的大嶝與小嶝兩島上的國軍。

父親於民國38年9月2日起正式擔任25軍第40師首席少將副師長,一直到民國39年和40年該師改隸劉玉章的第52軍的這段期間一直擔任此職,並且奉李良榮命令,率領麾下第118團及119團防衛金門北部的大嶝與小嶝兩島。師長範麟因爲必需經常赴兵團司令部參加軍事檢討會議,故除偶至大嶝巡視防務和指示機宜外,絕大部分時間率師本部與第120團防守金東地區,以補第45師的兵員不足的缺口。

父親回憶,9月5日他親自率領118團團長歐湯維發及119團團長吳屏藩勘察大嶝島地形,並擬定軍事部署計劃。該島東西較長,南北較短,面積大約十平方公里,北距大陸蓮河纔不足兩公里,退潮時涉水可至,南離大金門島約9公里,乃是金門北方的最佳屏障。

(作者爲海外作家)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