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滿地皆是綠毛龜──一場無解的精神疫病之7(郭冠英)

《二二八走過一甲子》(圖:截自三立畫面)

以前國府專權時代,被臺獨說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很壞;現在臺獨沐猴,說是民主了,倒成滿地皆是綠毛龜,更爛。

臺獨三立電視臺製播的《二二八一甲子》影片,三立只是妓女,新聞局是馬伕,政府纔是嫖客。這種二二八挑撥造謠之事,主人不管(立法院),僕人惡搞,那新聞局不過馬伕也,有這筆非常光碟的預算,要立刻要宣傳,火上澆油,爭取時效,撥款100萬以上要招標,緩不濟急,那當然拆成2筆,一筆96萬元夜渡資交妓女,一筆24萬壓片費自己承包承送。宣傳稿是二二八的國師(李筱峰)寫的,誰敢囉唆?匆匆拼湊後立刻播出,誰還管驗收?何況播出2個月了,全民都看了,大家叫好,上面嘉獎,新聞局還追驗什麼?即便事前有驗,小科員還能置一詞?誰敢指出上級交辦的劇本史實不對?畫面不妥?誰敢冒此大不諱說真話?你看過馬伕質疑嫖客的嗎?

妓女呢?這嫖客腦滿腸肥,已收了1000多萬,姊妹淘們也分了幾億,比王又曾還凱,那這96萬還嫌少呢。隨便做做,找些畫面拼湊,就照嫖客劇本演出,主持人大灑狗血,沒畫面就冒充,不夠就模擬,反正是政戰宣傳,達到反中國黨、反支那爲目的。收視率很好,還獲選嫖客節目首選獎呢。

技術上大家都知,如果只是影片一段弄錯,把上海槍決影片誤植爲基隆碼頭屠殺,那換掉這30秒就是了,馬伕怎能拒驗收?而且早已播過了,若基調有錯,誤導了觀衆,那是染愛滋,豈是拒付錢了事,陪十倍一億都難以挽救。

管電臺播出內容的NCC的罪還比新聞局(GIO)更重。三立這造假片也不只是這一段,播出也不是一天了,千千萬萬人看過。就管事的NCC和出錢的GIO沒看?NCC每天睡覺,什麼事也不管,只有看報纔跟風?三立造假,罪比TVBS更重,NCC是不是又玩叫其經理下臺的花招?出錢的GIO是不是關門法辦?

臺獨最氣的事不是三立造假,而是這一技術暇疵會把他們的整個造假的一言堂給揭穿了。他們好不容易建起的悲情虛構之塔,或會因此一便宜借屍的卯釘被發現,被迫抽掉而造成全塔動搖,因此現在趕快把三立貼的那一角封起來,「整修」!

結論是:不要柿子軟捏,不要欺負慰安婦,也不要怪馬伕。他們只是亂倫之家的小僕人。壞在那些管家,錯在臺灣選民自己。管家是他們選出來的,他鬼扯亂搞也不是一天了,他們還在容忍,怪誰?若三立不對,那提供假擬畫面的公視、假得更起勁的民視一言堂、給錢的新聞局、欽定腳本的政府、睡覺的NCC、批錢的立法院、各地的匪情展覽館、每年的仇匪恨匪活動、紀念、滿街的政戰文宣等等,就對嗎?

說要當家作主的人民,也隨那虛構的悲情起舞,也看那虛構的劇情在掉淚,那獨怪三立電視,公平嗎?

石頭!臺灣人你丟得下手嗎?

後來三立還來辯,說要告《聯合報》。

【三立新聞報導】

陳雅琳:我們沒打出「228畫面」,「這個畫面是由阮朝日紀念館提供的,由我們購買,畫面中並未說明那就是二二八事件的畫面。」

她指出,三立分別向兩個單位購買畫面,二二八紀錄片畫面是向阮朝日紀念館購買,也有向公視購買戲劇《傷痕二二八》畫面。陳雅琳還說:「我們做電視需要畫面,總不能由我一個人從頭說到尾吧,畫面主要是呈現屠殺意象,並非指當初原事件的畫面。如果這樣就是誤用或誤導,那戲劇部分如果要表現人被帶走的畫面,由演員來演,這樣是不是也是誤導呢?」

陳雅琳澄清:「我們沒有在畫面上打出『二二八事件畫面』的字樣,就表示畫面內容不見得全是二二八事件…。不要把別人陰謀化,太可怕了。假設今天我們要呈現第三次世界大戰,但還沒發生該怎麼呈現?是不是隻好用其他戰爭的畫面?」

【《聯合報》聲明】

一、三立電視以上海槍決畫面當成二二八事件畫面,此爲不爭之事實。本報相關報導,並無錯誤。

二、提供影片阮美姝女士已公開表示,三立電視以上海槍決畫面當成二二八事件畫面,這是三立自己作業的問題,應自行負責。她強調,自費籌拍的《幽暗角落的泣聲》影片中,輯有上海槍決、希特勒殺猶太人等畫面,意指二二八跟這些事件一樣血腥,但並非指這些畫面是二二八事件。

三、本報認爲,三立電視臺在作業上發生錯誤,宜應自我檢討,不必轉移焦點,誤導視聽。

【聯合報刊出軍事研究者丘智賢的文章】

歷史重述…旁白鬍謅沒知識

當日在基隆登陸的憲兵第四團與整編第二十一師,早已物換星移,在可雲死無對證的狀況下,媒體自可任意旁白,用「歷史獨家」力搏收視長紅。

臺灣光復來臺接收的部隊,爲源出中央的第七十軍與廣東的第六十二軍,長年以來,這兩支部隊被描寫爲挑着扁擔,軍容不整,軍紀敗壞。但應該正視的史實是,國軍在八年苦戰消耗之後,那些原本裝備齊整的部隊也早就成了七拼八湊的樣貌,但是若因此指摘國府故意派遣裝備窳劣的部隊來臺,顯然未盡公允。

另一支被污名化更爲嚴重的部隊,則是整編第二十一師。抗戰後駐紮上海的部隊,多因軍紀問題不滿3個月即被撤走,唯獨整編第二十一師因爲軍紀良好,駐紮上海達一年半之久。二二八事變爆發後,國府才選擇該部調往臺灣。值得玩味的是,媒體對於該師初抵基隆的場景,始終刻意模糊,軍隊遭遇抵抗反擊與蓄意屠城混爲一談,或是移花接木,或是旁白重建場景;既然這支部隊早就煙消雲散,媒體也大可把屠民千萬的稱號加諸這支部隊之上。

更少人注意到,時任臺灣電力公司機電處長的孫運璇,二二八事變後提出簽呈報獎。公司內部不分本地外省互相保護,因此僅有4人死亡,20人受傷,全臺電力與設施基本上未受影響。這樣的史料不符合衝突性的新聞點,當然沒有露臉的機會,但卻更真切地反映出,所謂省籍問題或者文化差異,是可以用心看待解決的。

【未完待續,郭冠英專欄每週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