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0餘年,江蘇重啓太湖遊輪跨市遊覽,背後發生了什麼?

從江蘇無錫到蘇州,時隔20餘年再次重啓太湖遊船,沿途可遍覽湖光山色。

1月1日,“新質文旅·太湖攬勝”2025太湖遊輪試航活動在無錫啓動。無錫與蘇州以船爲媒,協同打造跨區域水上旅遊航線,推動“文旅+交通”深度融合。上午9時,無錫管社山莊遊船碼頭水上游三線齊發,首批遊客開啓一段浪漫的太湖遊輪之旅。

太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2007年,太湖藍藻水華大面積發生,引發水危機,太湖治理由此展開。剛剛過去的2024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藻情實現歷年最佳,連續17年實現安全度夏,水質有望全年達到Ⅲ類,取得歷史性突破。太湖水域“顏值”不斷刷新,也爲文旅新局面的打開做好了準備。

太湖水上游“重啓”備受公衆關注。據官方介紹,其背後是生態向好,是太湖治理的紮實推進,也是對文旅需求的再一次探索與解構。

太湖遊船時隔20餘年重啓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瞭解到,上世紀80年代,無錫前往同處太湖沿岸的蘇州等地多是通過水路客運來往,後因陸地交通工具的不斷提速與更新換代,同時一些河道閘口被封閉,水路客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時隔20餘年,太湖遊船重啓,已是另一番別緻景象。“登上太湖遊輪,欣賞沿途秀美風光,我們彷彿身處山水畫中。”受邀參加試航的全國勞動模範何光華面對媒體採訪不禁感嘆。她說,這些年她切身感受到太湖流域的生態越來越好,鷗鷺翔集已經成爲常態。

澎湃新聞採訪獲悉,爲了更好地利用太湖這一自然資源,豐富旅遊業態,提升旅遊品質,滿足遊客多樣化的旅遊需求,2025太湖遊輪試航活動開通三條水上航線,包括一條“無錫管社山—太湖仙島”的近段範圍遊湖,以及“無錫管社山—蘇州西山島”“無錫管社山—蘇州漫山島”兩條橫跨無錫、蘇州兩地的航線,涵蓋自然風光、鄉村旅遊、文化體驗等多個方面,帶領遊客穿越碧波萬頃的太湖,全方位感受沿線風光和江南文化。

據瞭解,乘坐太湖遊輪,遊客們不僅可以欣賞太湖仙島、三國城、太湖隧道、石公山等自然、人文景觀,可以打卡太湖黿頭渚的冬日精靈“紅嘴鷗”,還可以走進蘇州西山島探秘明月灣古村落,在農家樂品味特色美食等。

據無錫太湖黿頭渚旅遊集團相關人士介紹,此次太湖水上旅遊新航線的開通是蘇錫兩地踐行“兩山”理論,順應太湖旅遊市場,在展示太湖治理成效、旅遊優質資源整合、文旅精品線路共建、太湖旅遊品牌打造、新農村建設方面的全新探索與生動實踐,將促進太湖水上旅遊航線的發展,提升鄉村旅遊的品質和吸引力,推動太湖生態環境保護和太湖周邊城市經濟之間的合作交流。

以本次試航活動爲起點,無錫將繼續整合用好環太湖旅遊優勢資源,深化與周邊城市合作,持續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挖掘合作產品、協同推廣線路,着力提升遊客服務質量,促進文旅產業繁榮發展,攜手提升太湖旅遊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讓太湖水上旅遊成爲閃耀的旅遊名片。

湖光山色背後的滄桑鉅變

“吹着湖風,絲毫聞不到藍藻異味。”據《無錫日報》報道稱,遊船上,老無錫們感嘆道。“整個景區沿湖水域的水質明顯改善,一旦發現藍藻,我們會及時打撈處理。”黿頭渚景區相關負責人說。

太湖水上航線的“重啓”,儼然已成爲展示太湖治理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長三角地區生態越來越好的一個典型縮影。

太湖位於江蘇南部,面積2338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流域地跨江蘇、浙江、上海,是長三角核心區域也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然而在2007年5月,太湖藍藻暴發,引發大面積湖泛,數十萬市民飲水告急,全國爲之震驚。

一場鐵腕治污、科學治太的攻堅戰由此展開。在生態清淤方面,2007年水危機爆發以後,無錫進行了第一輪生態大清淤,總共清了2900萬方左右。從2022年開始,無錫又進行新一輪的太湖生態清淤,計劃用8年時間清淤3456萬方。在藍藻打撈治理方面,全市擁有藍藻打撈隊伍69支、打撈工人約1700人,還設立了89個藍藻打撈點,既做到藍藻近岸防控,也做到對藍藻進行離岸防控。

同時,無錫通過在生態清淤的淤泥上種植水草,構建湖濱溼地帶,打造水下森林,以此實現淨化水質的目標。此外,還通過入湖河道的治理和控源截污兩項舉措,確保太湖水質達標。2007年至今,無錫全面加強沿湖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累計關停並轉遷各類小、散、亂、污企業12000家。

據統計,2007年以來,無錫累計實施治太重點工程7000多個、投入資金超1250億元。剛剛過去的2024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藻情實現歷年最佳,水質有望全年達到Ⅲ類,取得歷史性突破。

如今,太湖沿岸一個個景區、一塊塊溼地“串珠成鏈”。全市已建成蠡湖、長廣溪、梁鴻3個國家溼地公園、6個省級溼地公園、30個溼地保護小區,初步形成環太湖溼地生態修復與保護新格局。同時,一批國家和省級的沿湖綠美村莊和森林公園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給太湖繫上了一條生態“綠腰帶”。

生態系統也得以修復。數據顯示,2023年太湖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指數達到3.08,從“良好”提升到“優秀”等級。湖體水生植被面積達到200平方千米,同比增加25.8%。流域範圍內鳥類達382種,白鶴、白頭鶴、黑臉琵鷺、黃嘴白鷺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近年來陸續被發現。

“環太湖特色旅遊走廊”浮出水面

水上旅遊憑藉獨特的景觀、豐富的體驗項目和廣泛的吸引力,正逐步在旅遊市場中嶄露頭角。無論是內陸湖泊、河流,還是沿海城市,水上旅遊項目都在蓬勃發展。

在國內,許多城市通過城市水系水上旅遊發展塑造了鮮明的城市旅遊形象,比如上海的“黃浦江水上游”、廣州“珠江夜遊”、南京夫子廟“槳聲燈影”都已成爲旅遊首選品牌。浙江紹興則藉助水上交通工具“烏篷船”,打造“東方威尼斯”的城市旅遊IP。

無錫此次藉助遊輪“駛向”太湖深處,堪稱是一次“打開詩意暢遊新空間”的新嘗試。

太湖地區自然風光優美,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400多年前,無錫人徐霞客人生首次出遊選擇了太湖,他自黿頭渚“具區勝境”古碼頭出發,前往太湖東岸的蘇州,開啓了長達30餘年的探索之旅,並留下傳世名作《徐霞客遊記》。無錫的太湖風景名勝區分佈着黿頭渚、蠡園、三山公園等景點,而蘇州吳中區太湖度假區擁有5個國家5A級景區、3個太湖風景名勝景區、7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無錫日報》發文表示,和“太湖水上游”最興盛的時期相比,如今無錫沿湖旅遊資源的豐富程度遠超當年,爲多元旅遊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更多可能。以山水西路爲起點,經環湖路、十八灣至環山西路的“太湖108廊道”,一路以景相連、串珠成鏈,日漸成爲重要的環太湖特色旅遊走廊。

報道稱,因地制宜,拓展沿湖地區的水上旅遊功能同樣“大有可爲”。放眼長三角,無錫至蘇州的跨城太湖水上游走在了前列,而更多的城市則以城市內的水上旅遊線路爲主。眼下,做通無錫到宜興的水上游線,體驗水上游線進宜興的特色旅遊項目已經提上議事日程。而隨着京杭大運河、樑溪河“顏值”的不斷提升,優化水閘管理,促成太湖、“雙河”聯動、通航或可成爲新思路。

報道還表示,文體旅融合爲旅遊提供了新的增長點。僅太湖沿岸就有7個馬拉松賽事,自行車賽、公開水域游泳、鐵人三項、帆船等每年都有高等級比賽。水上運動爲景區引流,美麗風景爲水上運動增色,這種相互賦能、雙向奔赴爲無錫集聚了大量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