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刊100個最具影響力AI人物:李飛飛、李彥宏、曾毅等人入選

機器之心報道

機器之心編輯部

剛剛,《時代》週刊發佈了 2023 年度 AI 領域最具影響力的 100 人名單。

在這份名單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學者和企業家。

「領導者」部分包括 OpenAI 聯合創始人 Sam Altman,百度 CEO 李彥宏,谷歌 DeepMind CEO 兼聯合創始人 Demis Hassabis,還有馬斯克、李開復、吳恩達、黃仁勳等。

在「思想者」部分,中國科學院教授曾毅、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OpenAI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 Ilya Sutskever,以及深度學習三巨頭 Geoffrey Hinton、Yann LeCun、Yoshua Bengio 均入選。

下面我們整理了部分入選人員名單,完整名單請查看:https://time.com/collection/time100-ai/

領導者

Sam Altman

Sam Altman 爲 OpenAI 首席執行官,很多人稱他爲 ChatGPT 之父。此外,他於 2020 年與他人共同創立了世界幣(Worldcoin)。此前,他曾擔任 Y Combinator 的總裁,並曾短暫擔任 Reddit 的首席執行官。

今年,OpenAI 先後發佈的 ChatGPT、GPT-4 大語言模型,引起了 AI 圈訓練大語言模型的狂潮。OpenAI 的突破錶明,世界上最先進的 AI 公司擁有足夠的超級計算、數據和資金,可能很快就能召喚出具有類似 ChatGPT 能力的系統。

值得讚揚的是,除了推動 AI 技術前沿研究之外,Altman 領導下的 OpenAI 開創了利用人類反饋進行強化學習,6 月,OpenAI 宣佈投入 20% 的算力用於解決超級對齊問題,以確保人類最大利益。

Demis Hassabis

Demis Hassabis 現爲 Google DeepMind CEO 兼聯合創始人,被稱爲 AlphaGo 之父。AlphaGo、AlphaFold、DeepMind AlphaStar 等研究都是在 Demis 的領導下完成的。2010 年,Demis 開始創辦 DeepMind 並擔任 CEO,主要研究 AGI。2014 年,谷歌以 4 億美元收 DeepMind,2023 年 4 月 21 日,Alphabet 表示將合併 DeepMind 和谷歌大腦,成立新的 Google DeepMind 團隊,Demis 擔任 CEO。

李彥宏

李彥宏爲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00 年 1 月,李彥宏創建百度。2018 年 1 月,李彥宏登上《時代》週刊 2018 年首期封面,被冠以「創新者(The Innovator)」之稱,成爲首位榮登該刊封面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家。

《時代》認爲,作爲中國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李彥宏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技術研發,一直在全球 AI 浪潮中乘風破浪。百度在搜索引擎、無人駕駛、虛擬語音助手、生成式 AI 產品等方面成爲行業佼佼者。

伊隆・馬斯克

馬斯克爲特斯拉(TESLA)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推特首席執行官,美國神經連接公司(Neuralink)創始人等。

1995 年至 2002 年,馬斯克與合夥人創辦了 Zip2 和 PayPal;2002 年,投資 1 億美元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任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2004 年,馬斯克向特斯拉公司投資 630 萬美元,並擔任特斯拉董事長;2006 年,馬斯克投資 1000 萬美元創辦了光伏發電企業太陽城公司;2018 年 9 月,卸任特斯拉董事長,但繼續擔任特斯拉首席執行官。2021 年 3 月 2 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21 胡潤全球富豪榜》,馬斯克以 1.28 萬億元人民幣財富首次成爲世界首富。10 月,馬斯克成爲歷史上首位身價破 3000 億美元的人,是福布斯統計史上最富有的人。12 月,被評爲美國《時代》2021 年度人物。

李開復

李開復爲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1998 年,李開復加盟微軟,並在中國創建並領導微軟中國研究院,2000 年擔任微軟全球副總裁。2002 年,李開復被評爲 IEEE Fellow。今年 3 月,李開復宣佈籌辦新公司 Project AI 2.0。經過三個月的籌辦期,李開復親自帶隊孵化的 AI2.0 公司首度對外亮相,正式官宣零一萬物新品牌,官網(01.AI)同步上線 ,8 月,北京零一萬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

吳恩達

吳恩達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他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吳恩達也是在線教育平臺 Coursera 的聯合創始人(with Daphne Koller)。2007 年,吳恩達獲得斯隆獎;2008 年,吳恩達入選「the MIT Technology Review TR35」,即《麻省理工科技創業》雜誌評選出的科技創新 35 俊傑,入選者是 35 歲以下的 35 個世界上最頂級的創新者之一;2013 年,吳恩達入選《時代》雜誌年度全球最有影響力 100 人,成爲 16 位科技界代表之一。

黃仁勳

黃仁勳爲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他於 1993 年開始創立英偉達。2001 年入選《財富》40 歲以下最富 40 人;2020 年入選《2020 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2023 年 5 月 30 日,英偉達成爲首家市值達到 1 萬億美元的芯片企業,史上第九家跨入美元市值「萬億俱樂部」的企業。

Alexandr Wang

Alexandr Wang 在 24 歲時就成爲了世界上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五年前他從 MIT 退學,並於 2016 年創立了 AI 初創公司 Scale AI,公司成立時,他才 19 歲,正值大一暑假。目前,Scale AI 服務的客戶包括 Meta、微軟和 OpenAI 等科技巨頭。

創新者

姜峰楠(Ted Chiang)

姜峰楠是當代最優秀的華裔科幻作家之一,畢業於布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他的短篇小說曾獲得四項星雲獎、四項雨果獎。今年 2 月,姜峰楠在《紐約客》發表文章《ChatGPT Is a Blurry JPEG of the Web》,談了他對 ChatGPT 的看法。

鍾愫君(Sougwen Chung)

鍾愫君是 MIT Media Lab 的前研究員,跨學科藝術家,人機協作領域的先驅。2019 年,她因在藝術與科學領域的貢獻獲得「蒙特卡洛女性獎」的最高獎項「2019 年度女性獎」。

鍾愫君用自己的畫作訓練神經網絡,並把學到自己風格的神經網絡加持到機器人 D.O.U.G. 上,讓 D.O.U.G. 能夠與她同臺作畫。鍾愫君現在正在開發第五代 D.O.U.G. 機器人。

Nancy Xu

Nancy Xu 是初創公司 Moonhub 的創始人兼 CEO。Moonhub 旨在利用人工智能將企業與頂尖人才聯繫起來,使招聘流程更加公平。Moonhub 成立於 2022 年 6 月,至今全球已有 100 多家公司使用 Moonhub 的服務。

思想者

Geoffrey Hinton

Geoffrey Hinton 出生於 1947 年,二戰後的英國溫布爾登。1978 年,Hinton 在愛丁堡獲得人工智能博士學位。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五年後,他成爲加拿大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並進入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任教,現爲該系名譽教授。

2012 年,Geoffrey Hinton 在多倫多帶領的研究小組實現了深度學習的重大突破,徹底改變了語音識別和目標分類。他與學生 Alex Krizhevsk、Ilya Sutskever 合作設計的卷積神經網絡「Alexnet」以遠超第二名的成績在 ImageNet 2012 挑戰賽奪冠,將 ImageNet 數據集上的視覺識別錯誤率降到了 15.3%,僅有此前的一半。這成爲了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里程碑事件。

這之後,Hinton 和兩個學生開始收到大型科技公司的豐厚報酬。他們成立了一家名爲 DNN-research 的空殼公司來拍賣自己的專業知識,四家科技公司 —— 谷歌、微軟、百度和 DeepMind—— 以數千萬美元的價格競爭收購該公司。一週後,Hinton 選擇了谷歌。2013 年,他加入了 Google Brain,十年後 —— 也就是今年 5 月,Hinton 宣佈了從這裡離開。

Hinton 說過,如果有任何希望,那就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並指出自己已經太老了,無法繼續爲 AI 研究做出貢獻。許多科學家在職業生涯後期轉向政策性質的工作,但他拒絕了在谷歌擔任此類職務的提議。「我從來都不擅長或對政策問題感興趣,」他告訴《時代》雜誌。「我是一名科學家。」

李飛飛

李飛飛爲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她的專業領域是計算機視覺和認知神經科學。

除了在谷歌的工作之外,李飛飛的職業生涯一直在學術界度過。2016 年,李飛飛加入 Google 雲端人工智能暨機器學習的中國中心團隊,以 Google Cloud 首席科學家身份任團隊負責人之一。2018 年 9 月,她宣佈返回斯坦福大學任教,並持續參與斯坦福大學的 AI 議題研究。

李飛飛的工作包括括受認知啓發的 AI,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和 AI + 醫療保健,尤其是用於醫療保健交付的環境智能系統。她還從事認知和計算神經科學方面的工作。她發明了 ImageNet 和 ImageNet Challenge,其中 ImageNet Challenge 是一項重要的大規模數據集和基準測試工作。

曾毅

曾毅現爲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牛津大學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所,顧問委員會委員,研究領域包括類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哲學與倫理。曾作爲世界衛生組織衛生健康領域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專家組成員參與了《世界衛生組織衛生健康領域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指南》報告編寫發佈的全過程。

Yann LeCun

Yann LeCun 是一位法國計算機科學家,在 20 世紀 80 年代提出人工神經網絡可以模仿人腦的假設後,他的想法幾十年來一直被廣泛嘲諷爲天方夜譚。但由於該領域的技術突破,LeCun 的想法爲當前的生成式 AI 革命奠定了基石。

如今,LeCun 已成爲 Meta 公司的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他仍在發表大膽、有爭議的聲明,並與所有他不認同的人爭論不休。

Yann LeCun 發表過對 ChatGPT 的看法:「就底層技術而言,ChatGPT 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創新,也不是什麼革命性的東西。許多研究實驗室正在使用同樣的技術,開展同樣的工作。」

再比如,Yann LeCun 不贊同「通用人工智能」這一說法,他認爲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通用」智能,人類智能也不是通用智能,只是擅長某一些任務,人類的目標應當是創造出人類水平的 (human-level) Al。

「我可以保持沉默,但這不是我的風格,」LeCun 在接受《時代》週刊視頻採訪時說。

Yoshua Bengio

Yoshua Bengio 出生於法國巴黎,大學就讀於麥吉爾大學計算機工程學專業。1986-1991 年繼續修讀「計算機科學」到博士畢業,隨後一段時間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員,1992 年到美國 AT&T 貝爾實驗室 LeCun 小組做學習和視覺算法研究工作。1993 年起,他在蒙特利爾大學擔任全職教授,負責計算機科學與運籌學方向,同時他也是 MILA 創始人和科學主任。

2003 年,Bengio 證明神經網絡可以通過預測下一個單詞(例如自動更正)來學習人類語言模式,從而爲現代大型語言模型奠定了基礎。2014 年,Bengio 與 Ian Goodfellow 合作,提出了一種訓練 AI 的方法,讓兩個 AI 相互競爭,一個生成內容,另一個判斷其質量。

Stuart Russell

Stuart Russell 供職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現任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曾任系主任)、人類兼容人工智能中心主任。1990 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傑出青年科學總統獎,1995 年獲得 IJCAI 計算和思想獎。他是 AAAI、ACM 和 AAAS Fellow,在人工智能領域發表論文 300 餘篇,涉及主題廣泛。

他與 Peter Norvig 一起撰寫了權威著作《人工智能:現代方法》,該書已被 134 個國家的 1547 所學院和大學使用。

對於如今大火的 ChatGPT,Russell 教授認爲關鍵是要區分任務領域,弄清楚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它:ChatGPT 可以是一種很好的工具,如果它能錨定在事實基礎上,與規劃系統相結合,將帶來更大的價值。但問題是,我們目前不清楚 ChatGPT 的工作原理,也很可能無法弄清它們,這需要一些概念上的突破,而這樣的突破很難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