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財經新聞(下)反壟斷大刀砍向互聯網 阿里巴巴不再是爸爸

▲阿里巴巴涉反壟斷調查,曾被爆與馬雲有關。(圖/路透社)

記者曾俊豪/臺北報導

2020年是動盪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下,全球經濟受阻,但最初發現疫情的大陸迅速重整,不僅控制疫情有成,經濟上也順利復產復工。《ETtoday新聞雲》整理2020年大陸十大財經新聞,分成上下兩篇推出,供讀者迅速回顧與掌握。其中,下篇包含阿里巴巴遭反壟斷調查、循環戰略首度提出,以及中美太空戰等。

(六)反壟斷大刀砍向互聯網 阿里巴巴不再是爸爸

近年帶動大陸經濟轉型的互聯網(臺稱:網路)巨頭BAT(百度、阿里、騰訊),似乎不再呼風喚雨,尤其以電商顛覆消費模式的阿里巴巴,靠支付寶的體系成爲一方之霸後,話語權不斷上升,逼得中央出手,調查阿里巴巴集團涉嫌壟斷。

大陸官媒《人民日報》也在第一時間發文抨擊,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爲了更好發展,甚至定調,互聯網行業從不是反壟斷的法外之地。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則在《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提到,去年官方共立案調查壟斷案件103件,遭調查的壟斷案件集中在醫藥、公用事業、建築和房地產等行業。儘管互聯網產業並非以往執法重點,報告卻強調,互聯網等新經濟領域適用反壟斷法,儼然山雨欲來之姿。

▲後疫情時代,大陸提出雙循環戰略。(圖/記者任以芳攝)

(七)雙循環戰略首提出 後疫情時代先衝刺內需

受到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陸官方探索轉換經濟發展模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於5月14日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後,雙循環變成爲大陸經濟發展的熱門代表詞。

所謂雙循環戰略,是以境內的本土大循環爲主體,需發揮大陸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和優勢,結合完整、具規模的工業體系、生產能力等,將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到大陸本體市場,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隨着內循環的暢通,進一步推動形成接軌國際的外循環,意即透過「雙循環」聯通本土市場和國際市場。

▲搶先各國恢復產能,大陸再扛起「中國製造」重任。(圖/記者曾俊豪攝)

(八)「復產復工」卡位成功 大陸外貿規模創歷史新高

大陸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幹12月8日指出,1至11月,大陸進出口總額29.04兆元人民幣,成長1.8%,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之所以交出這樣的成績單,全得益於大陸在疫情爆發後迅速重整腳步,復產復工。除了擴大生產線,透過「中國製造」的商品彌補各國工廠停擺,「中國製造」在醫療領域上也有所貢獻,共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防疫物資

大陸海關總署的統計,大陸的醫療器械、口罩等防疫物資出口快速成長,前11個月,紡織製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33%,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則增加44.5%,大大拉動外貿成長數字

▲隨着嫦娥五號登月,中美的太空戰也浮上臺面。(圖/翻攝 央視)

(九)中美角力延伸外太空 嫦娥五號攜帶月球土壤地球

大陸嫦娥五號探測器11月24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之後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測器經過2次軌道修正、2次近月制動後,順利進入環月圓軌道。12月17日,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併成功重返地球。

總計23天的「奔月」,嫦娥五號還攜帶2公斤的月球土壤返回地球。大陸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月球樣品將主要用於三個目的,一是用於科學研究;二是一部分樣品將用於博物館展示和科普教育;三是根據國際合作公約,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

此外,大陸官方首款面向商業市場的運載火箭—長征八號也於本月22日12時37分,在海南文昌航空發射場點火升空,實現首飛。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不同,長征八號火箭主打低成本、無污染、快速便捷的特點,未來將作爲大陸航天領域商業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載發射太陽、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大陸推動發行數位人民幣。(圖/CFP)

(十)大陸實體貨幣轉型 「數位人民幣」多地試水溫

大陸商務部8月14日宣佈,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等,具備條件試點地區開展「數位人民幣」試點,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後續視情擴大到其他地區。

「數位人民幣」的概念,可以看作爲數位化的人民幣,功能與屬性完全與紙鈔型態的人民幣一致,使用者不需開立銀行帳戶或支付帳戶,只要在行動設備裝設數字貨幣錢包的相關應用程式,就可以使用數位人民幣。

不同於行動支付的是,在使用數位人民幣時,即使收支雙方設備都沒有訊號、網路也可以照常完成支付行爲。另,官方統計,全大陸數位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6700個,大陸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還先後向深圳、蘇州試點發放3000萬數位人民幣紅包,顯示數位人民幣的腳步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