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直直落 大陸將適時發佈婚育狀況找原因

生育率直直落,大陸將適時發佈婚育狀況找原因。(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澎湃新聞10日報導,2019年以來,中國二孩生育率從0.7跌至0.39,二孩出生比例從46.4%下降至38.6%。既與家庭對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的承受能力不足有關,也和家庭對初育過程的主觀體驗較差有關。中國大陸計劃生育協會(中國計生協)官網10日公佈2023年工作要點。重點之一是做好「適時發佈中國婚育狀況統計調查成果」。

澎湃新聞報導,全國政協委員、人發中心主任賀丹在今年兩會期間透露,部分中國婚育調查情況顯示,多數一孩母親反映,對備孕、懷孕和生育的過程感到不安,孩子出生後,生活品質下降、養育孩子壓力大、教育過程太累太操心等,導致家庭不願意再生育。

中國婚育狀況統計調查(中國婚育調查)啓動於2022年7月1日零時,調查對象爲大陸全國100個縣(市、區)範圍內2萬名20-49週歲中國國籍男性和女性人口,1名調查對象對應1個家庭戶。

公開數據顯示,此次調查是經大陸國家統計局批准,由中國計生協與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人發中心)合作開展,並委託人發中心組織實施。該調查重點圍繞生育意願及其影響因素、生育政策和相關配套支持措施、婚姻、生育、養育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需求等。

人發中心官方微信公衆號此前刊文指出,當前中國育齡人羣的生育意願與生育水準呈現出平均理想子女數低於更替水準,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低於理想子女數,實際生育水準低於打算生育子女數的態勢。

生育計劃與生育結果之間的差距形成生育赤字,其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身體健康狀況、婚姻家庭生活、經濟收入支出和經濟社會環境的劇烈變化和波動。

生育更替水準是一種基於人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性標準,中國婚育調查以這一標準爲尺,將每名調查對象的生育意願作爲測量的目標。

當民衆的生育意願存在赤字或與社會期待的生育標準存在差異時,一方面詢問民衆未滿足意願的主觀原因,另一方面瞭解影響因素特別是相關政策配套措施如何提升生育意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