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浩劫 臺灣海溫上升 2020~2021逾3成珊瑚白化

臺灣均溫不斷上升,根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統計,2020至2021年全臺有超過50%的珊瑚受到熱壓迫,有30%以上的珊瑚達到白化等級。圖爲2020年8月小琉球珊瑚白化情形。(中央社)

臺灣均溫不斷上升,根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統計,2020至2021年全臺有超過50%的珊瑚受到熱壓迫,有30%以上的珊瑚達到白化等級,甚至已死亡長藻,而不僅大家熟知的墾丁、小琉球一帶,北海岸的野柳、基隆嶼、鼻頭角等也出現珊瑚白化,是相當嚴重的警訊。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海洋科學專題中心執行長、臺灣珊瑚礁學會榮譽理事長鄭明修表示,颱風可以帶來長浪攪動海流,沒有颱風下海水循環較差,臺灣附近海溫長期居高不下,颱風又少,風平浪靜並非好事,如今北海岸的珊瑚也已經出現白化,真的很令人憂心。

鄭明修說明,當海溫上升超過30度時,珊瑚的共生藻會離開,珊瑚就會出現白化,到了32度就會開始死亡,這幾年珊瑚白化越來越常見,現在全球均溫已經上升了1.2度,必須要控制在1.5度內,否則升溫到了2度,不只臺灣,全球珊瑚70~90%將走向死亡,是全球性的生態浩劫。

鄭明修表示,珊瑚礁是許多生物的棲息地外,小琉球,東沙、南沙等都是由珊瑚造礁而成,珊瑚礁更有着「海洋熱帶雨林」美譽,在墾丁潛水1小時,珊瑚礁周圍就能發現近1萬種生物,也是很多水產資源的孕育場,若珊瑚消失,臺灣的漁業資源將面臨枯竭,海水也會入侵陸地,是經濟、生態、國土的複合災難。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郭兆揚表示,扣除掉特別的環境事件例如污染,通常珊瑚白化都是熱高溫所致,反聖嬰海溫較低,但現在反聖嬰年的海溫都比20年前的聖嬰年還熱,即使是反聖嬰年,很多時候海溫都超過珊瑚的耐熱程度。

郭兆揚說,珊瑚礁提供生物保護和育幼的功能,當珊瑚礁不見了,生態系就會垮掉,假設臺北市是珊瑚礁,建築物是珊瑚,有天台北盆地被夷平了,人類又該往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