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服務給付成效顯著 明年起新增納入臺灣黑熊

陳吉仲表示,石虎、草鴞、水獺與水雉4種物種及棲地的生態給付有良好成效,本次納入黑熊,後續若有其它物種需要,也會新增納入,農委會全力支持。(特生中心提供)

爲有效達成瀕危及重要物種族羣止跌回升,並維護生物多樣性,農委會林務局自2021年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辦理石虎、水獺、草鴞及水雉等4個物種的「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透過友善農作、標的動物入侵及救護通報等保全淺山及平原生態系。林務局宣佈,明年起將新增臺灣黑熊爲生態服務給付的對象。

林務局今(12)日舉辦「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成果發表記者會,生態服務給付方案是林務局自2021年開始推動,由政府提供「生態薪水」給瀕危物種棲息地所在協助維護生態的生產者與居民,讓保育成本不再只由農民或在地居民承擔。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近年國人愈來愈關注野生動物存續,但不少瀕危物種就棲息於農田生態系,社會期待農民友善對待棲息于田區的生物,卻可能也爲農民帶來農產減收、土地利用方式受限等衍生成本,往往使得農友視這些瀕危物種爲負擔,或讓在地居民對保育卻步。

林華慶指出,生態服務給付推動初衷即在於保育既是公益價值,其成本自然也應由全民共同分攤,不該只由特定人負責。因此林務局補助各縣市政府實施「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針對特定區域給付「生態薪水」給配合制度的友善生產者與在地居民,作爲他們代全民良善管理土地、維護保育公益價值的報酬。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業與保育密不可分,把保育做好,才能永續生產,生態服務給付爲國家推行綠色環境給付政策的重要環節,因爲農地不只具備生產功能,更是許多物種的棲地。石虎、草鴞、水獺與水雉四種物種及棲地的生態給付有良好成效,本次納入黑熊,後續若有其它物種需要,也會新增納入,農委會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