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鬆成:若疫情衝擊長期化 將削減中國競爭優勢

大陸經濟專家指出,與當年武漢疫情相比,最近一輪疫情波及面更廣,疊加市場主體預期轉弱,其經濟影響不可小覷,甚至可能超過2020年。(新華社)

前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盛鬆成近日在新浪專欄撰文指出,疫情引發的供應鏈阻塞對訂單的影響也不僅限於當期,而會延續到未來。如果疫情衝擊的影響長期化,全球供應鏈的調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中國的競爭優勢。

盛鬆成指出,從目前大陸防疫形勢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會僅僅停留在3月。以上海爲例,封控已經延續到了4月。全面排查後的動態管理期間,經濟依然受到疫情防控的諸多限制。即使4月中下旬經濟逐步恢復,疫情的次生影響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拖累5、6月的經濟增長。

盛鬆成指出,失去的消費,尤其是服務消費,很難彌補。不少小微企業、工商個體戶面臨生存考驗。失業率將上升,消費潛力將下降。疫情反覆也影響生產經營預期。疫後的經濟恢復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從數據看,4月雖然是第2季度經濟佔比最小的月份,但也在30%左右,而且4月經濟增加值的規模與3月相當,亦接近全年的9%。整個第2季度經濟增加值約佔全年GDP的24.4%。

盛鬆成指出,還要看到疫情衝擊的外溢效應。上海、深圳作爲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核心城市,是大陸內外循環的重要樞紐,經濟影響甚廣。2021年,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江蘇、浙江、安徽、上海)的經濟總量爲大陸全國的24.1%,已接近四分之一,其中上海市佔大陸全國GDP的3.8%;廣東省GDP佔大陸全國的10.9%,其中深圳約爲2.7%(2020年)。

盛鬆成指出,與當年武漢疫情相比,最近一輪疫情波及面更廣,疊加市場主體預期轉弱,其經濟影響不可小覷,甚至可能超過2020年。但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已經積累的經驗使政策應對更加成熟。因此,應儘快控制疫情發展,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