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時等於省錢」 北市工務局引進AI協審水保計畫不怕疏漏

這套系統從研發到訓練耗時2年,能替民衆及公部門審查人員,省下諸多時間。示意圖。圖/臺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提供

臺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近期導入AI人工智慧輔助審查水土保持計劃,民衆先上傳至AI逐頁判讀,提早察覺文書疏漏,並且告知委員對於坡地安全影響較重大的雨量、坡度、地質等加強審視,省下的不只是時間,也省去時間延長產生出的貸款利息。

ChatGPT靠着閱讀龐大訊息,自動生成文字、自動問答、自動摘要等複雜的多種任務。看重這項特點,市府運用GPT搭配自然語言分析模組技術,開發AI協審,從研發到訓練耗時2年,「臺北市水土保持申請書件管理平臺」今年上線。

大地工程處科長方偉介紹,基本文書審查外,也對重要指標檢核,像是開發基地如果涉及地質敏感區,水保計劃得包含地質安全評估報告,涉及環境影響評估則要確認環評已通過,並檢附報告書。現在只要上傳平臺,就能自動判讀,同時,檢視水保計劃雨量評估的合理性、坡度計算的正確性,對於民衆居住安全多一層把關。

對於申請民衆,方偉說,以往開發到審查案得花4到5個月,計劃書可能動輒幾千幾百頁,若文件缺漏,得退回給民衆補件,萬一碰到涉及其他地主,又得花更長時間,現在只要先上傳AI,查看哪些文件待補齊,就能先行備妥再一次送件。

方偉也說,同樣對於公部門也相當方便,工作人員無需一頁頁翻書,直接能找到需要的頁數。他推估,如此能省下一半時間,2到3個月就能完成,「對於民衆很有感,每天都還是有貸款利息,時間提早完成便能省下來。」

臺北市水土保持技師公會理事長鄧鳳儀說,北市目前爲全國唯一水土保持審查作業全e化政府機關,現在AI協審功能上線後,承辦技師可以透過大地處網站先檢查文書完整性,一發現缺漏就即時改正;審查委員也能透過AI的協助,嚴謹有效把關水土保持設施的設計及計劃整體品質。

「臺北市水土保持申請書件管理平臺」今年上線。圖/臺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