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醫療基金 績效動起來

生技醫療基金績效表現

2023全球經濟籠罩衰退陰霾,近期代表全球生技醫療類股的NBI指數,表現相對代表科技產業的那斯達克指數,以及代表半導體的費城半導體指數都來得相對抗跌,由於生醫新藥前景佳,1月初阿茲海默症等新藥有機會獲FDA藥證,相關新藥股投資前景看旺、加上2020年初以來,生醫產業內的各項大型併購案陸續出籠,帶動利基個股的股價出現飆漲,使投信發行13檔主動型全球生技醫療基金,透過主動選股獲利「績」昂。

據理柏統計,全球生技醫療基金今年以來績效表現截至12月23日止,共有新光、野村2檔全球生醫基金績效表現逆勢突圍,分別創下6.43%、6.51%的正報酬紀錄,也成爲今年唯2檔年報酬翻正的生技醫療基金,若拉長至三年期間,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績效更高達35.07%,績效超越同期NBI指數11.43%約有3倍的差距,顯示生醫基金若有主動選股優勢,長線績效更有看頭。

如果拉長至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大約三年期間來看,亦有高達7檔投信生醫基金績效超越NBI指數,顯示透過基金團隊主動選股策略,預估在2023全球經濟衰退陰霾籠罩、股市轉趨震盪的「壞消息年」,主動選股的生醫基金精選持股,長期投資更能發揮超越大盤表現的的高報酬優勢。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遊信凱表示,2023年全球總體經濟遇逆風,衰退陰霾籠罩在,高利率投資環境,讓生技股或仍未獲利的中小型新藥股,股價面臨基本面重估壓力。不過,部分臨牀處於後期階段、產品具市場成長趨勢、或切入大廠忽略的利基新藥市場,以及公司本益比低,股價具低估值優勢的「璞玉型」生醫股,現階段投資價值浮現。

新加坡大華全球保健基金產品經理何彥樟表示,隨着市場借貸成本增加,以及美國11月零售銷售月增率創今年以來最大跌幅-0.6%,顯示美國家庭的消費能力受高通膨與利率上升的影響有所減弱。整體而言,高通膨與升息環境對於企業還是消費者的衝擊正在顯現,短期內難以緩解。

何彥樟表示,時近年底,金融市場本就容易波動,而近期全球股市普遍下跌,風險資產表現震盪加劇,加上2023年衆多風險未減。在投資策略上,建議以防禦爲首要目標,像是醫療保健、公用事業以及必需消費等板塊相對穩健。他指出,醫療生技股第三季財報表現多優於預期,產業也具有韌性,吸引資金迴流。多家生技製藥權值股上修2022年營收預測約5%。此外觀察生技ETF - XBI US ETF截至11月底的資金流入狀況,發現生技類股持續吸引資金流入,相對於標普500表現強勁。